【大紀元2019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報導)美國以俄羅斯違規為由宣布,自週六(2月2日)起,正式啟動退出《中導條約》(INF)程序。而就在這一決定被宣布的4天前,美國會發表報告稱,川普(特朗普)政府將中共列為其打算退出INF背後考量的一個主要原因。
週一(1月28日),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一份報告,題為「中國(共)的導彈項目和美國可能退出《中程核導彈條約》(INF) 」。《中程核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或INF條約。
USCC在報告中說:「川普政府將中國(共)列為其打算退出1987年與俄羅斯簽署的INF條約背後考量的一個主要原因」。
報告還說,「北京不是INF條約的締約國。與INF條約對美、俄施加限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因在該協議之外,讓其能夠迅速擴大其導彈庫,作為其旨在打擊美國和盟軍在亞洲力量的軍事戰略的一部分。」
針對美國2月2日正式啟動退出程序,中共外交部表示,反對美國退出。當被記者問題是否支持達成一項包括中國在內的多邊條約時,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反對條約多邊化」。
USCC的這份調查報告對中共為何做出這一反應提供了答案。
中共為何會反對美國退出?
去年10月,川普政府首次宣布要退出1987年與前蘇聯簽署的INF條約,並於12月份再次確認了這一退出打算。該條約要求銷毀並禁止生產或測試所有射程為500至5,500公里(310至3,420英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導彈發射器及其相關的支持結構和設備。

USCC在報告中披露,在美國首次提出要退出後,中共官員和專家討論了美國的決定對若干領域的預期影響,包括軍備控制和美國核武器政策,潛在的美國常規導彈在亞洲的部署,和東北亞地區事務等。
因此中共當時發聲表示反對美國退出。此外,報告稱,中共政府也在官方場合表明,其反對北京加入INF條約。
USCC總結說:「中共反對美國退出INF條約,也反對將該條約擴大,將北京包括進去。」 中共官方立場隱含的一項評估是,美國和俄羅斯持續受INF條約的約束,與此同時中共仍在條約之外,這種不對稱的軍控制度有利於北京推動其優勢,因此中共想要保持現存的INF條約。
對於中共來說,退出INF條約會為美國鬆綁。中國學者擔心,這將會推進美國整體的核政策。報告說,美國的退出將會加深中共現有的擔憂。美國國防部的《2018核態勢評估報告》、《2018國防戰略》以及美國的《2017國家安全戰略》,這些都讓中共對美國更加堅定的核政策和防禦政策感到擔憂。
報告稱,美國退出INF條約的一個主要理由是為了對抗中共從其龐大的導彈庫中獲得的優勢,從而有助於阻止北京的侵略行動。
支持美國取消INF條約限制的人士認為,能夠部署陸基導彈系統可以提高美國的打擊能力,使其在衝突中既能夠更加節省開支又能更具生存力。在國防預算競爭緊張之際,低成本的導彈和船舶和飛機相比,更具吸引力。
支持者還認為,美國退出INF後,可以在東亞部署陸基導彈,從而加強華盛頓震攝中共在該地區的侵略行為,使該地區的局勢更加穩定而不是更加動盪。
但也有人擔心,美國的撤出可能會引發大國間的軍備競賽。
在美國週五(2月1日)正式宣布退出後,川普總統向記者發出信號說,他希望各方坐在一起,達成一個更好的新條約。而且,近2個月前,川普曾在推特上表示,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與中、俄首腦一起,開始討論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停止大規模且無法控制的軍備競賽。川普是否指的是與中、俄達成多邊軍控條約,引發外界關注。
中共為何害怕加入軍控條約?
USCC報告稱,中國不是這個條約的締約國,也一直拒絕加入這一條約。與此同時,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內,北京已經建立了一個超過該條約約束範圍的可怕的導彈武器庫。
USCC說,中共將「導彈看成是其軍事戰略的支柱」。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北京已經建立了全球最大、最多樣化的陸基導彈庫。中國的庫存包含兩千多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據美國官員稱,如果中國是簽約國,其中約95%會違反INF條約。
報告還總結了中國的導彈情況,並詳細說明在INF條約下,中國有相當比例的短程彈道導彈違規,這些違規導彈對應的射程在500至1,000公里(310至620英里);中共發展的所有中程彈道導彈也違規,這些導彈對應的射程在1,000 至3,000公里(620至1,860英里),還有射程更遠的導彈(3,000到5,500公里或1,860和3,410英里之間)。此外,中共庫存的陸基巡航導彈也違反INF條約。
報告披露,如果中國是締約國的話,中共庫存中的核彈和常規導彈將受到INF條約的限制。而這些不受限制的武器正是北京整體軍事戰略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在地區衝突中,這些武器將使對手處於危險之中。
報告稱,中共的政策制定者認為這些常規導彈,其精準性近年來已顯著提高,是其作戰戰略的支柱,可用於各種衝突中。
專家估計,在未來發生地區衝突時,無論是台灣問題還是南中國海問題,中共計劃利用其常規導彈來銷毀對手的主要軍事目標。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中共已經展示出其企圖利用導彈能力來恐嚇和威脅對手。比如,在1995年至1996年的台灣海峽危機中,北京向台灣海域發射導彈。中共當時發射的是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這是一款被INF條約禁止的導彈。
分析指出,鑑於中共大量的陸基導彈違反INF條約,以及這些導彈在中共戰略中所起到的作用,不難看出,北京為何堅持不願加入軍控條約。
迫使中共加入軍控協議具有戰略意義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此前曾解釋了川普政府對中共導彈的評估,並暗示1987年簽署的INF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已無法解決問題。他指出中共的導彈能力意味著「那裡有一個新的戰略現實」,而且INF條約現在已成為「多極彈道導彈世界中的雙邊條約」。他表示,美國在適當時候會退出條約。
分析認為,中共對美國被鬆綁、啟動新的導彈政策,深感擔憂。也正因如此,或迫使其走上談判桌,加入多邊協議。《國會山報》此前表示,川普宣布退出條約,也可能是一種策略。他可能是想要重新談判一個符合美國要求的協議。
USCC報告稱,撤出INF條約將對美國旨在進一步將中國(共)納入軍控協議的政策框架具有戰略意義。
報告稱,華盛頓將必須考慮是否、何時以及如何將北京納入現有或未來的軍備控制協議。美國和俄羅斯官員已經提議,力求更新和擴大INF條約,將中共包括進來,從而確保該條約的長期可行性。
報告認為,雖然美國盟友對可能引發的軍備競賽表示擔憂,但也清楚,美國退出INF條約可以作為推動產生一個多邊條約的槓桿,從而會解決中共的無約束發展武器的能力。
川普總統在去年首次宣布美國要退出INF條約時曾明確說:「如果俄羅斯正在做這件事(尋求核武器),中國(中共)正在做這件事,而我們還在堅持(遵守)這一協議,這是不可接受的。」他說,「如果他們變得明智起來,其它國家變得明智起來,他們會說,『讓我們不要發展這些恐怖的核武器』,那我將會非常高興。」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