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姜琳達洛杉磯報導)美國自8月14日頒布了「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新規後,在民間引發了一系列討論,新規到底有哪些變化?會影響什麼人群?對此,洛杉磯專業移民律師黃子虔(Daniel Huang)提供了一些建議性解答。
黃子虔表示,大家需重新了解「公共負擔」的定義。以往移民官在判斷申請人是否會變成「公共負擔」時,關鍵看其會不會變成主要依賴政府補助過日子的人。「之前如果這個人只是領一點福利,但主要還是靠工作來賺取收入,沒有拿食物券、現金,問題應該不大。」
但新規出台後,任何人只要在3年內纍計有1年在領取任何一種福利,都會被定義為「公共負擔」。
親屬移民受影響最大
雖然新規啟用後,移民官將擁有了更大的裁定權。但黃子虔指出,並不是每個人都受新規約束。「主要還是針對親屬移民。而職業移民都工作,能自給自足,所受影響不大。其次美國公民孩子拿福利的情況也都還不算。」
另外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申請政治庇護者或家庭暴力受害者類型身分的人,也不受「公共負擔」的限制。
被擴大了的「公共負擔」福利類別涵蓋了所有現金資助、醫療(絕大多數的補助計畫)、貧困家庭臨時補助(TANF)、糧食券和補充營養援助、第八類房屋補貼(Section 8 Housing Voucher)等。
他說,「還有一點不同,以前移民官在裁定時,只是看申請人拿到的福利現金是不是由聯邦政府給出的,現在如果是加州或地方政府給的現金補助,也都算在內了。」
移民官裁定「公共負擔」的加減分因素
黃子虔說,根據新法規,民眾要更加留意移民官在考量「公共負擔」、批準申請人移民身分所看重的加分、減分因素。「有一個叫做『Heavily Weighted Negative/PositiveFactors』。例如申請人在申請過程中,如果移民官發現這個申請人的收入是標準家庭收入的2.5倍,就會有助於申請,起到正面的加分作用。」
而不利的因素,他說指出首先就是申請人在36個月之內有纍計12個月或更多拿福利的記錄。另外,申請人如果不會講英文、有心臟病等疾病、來美國沒有買私人保險等因素,都會對申請不利。
「例如身體不好,未來就有可能會成為『公共負擔』。雖然這些因素在過去沒有寫出來,但實際在操作案子時,我們知道這些因素都會使得整個案件受到影響。如今,新規將這些考量都更明確了一下。」
新規上路前的案子是否受影響?
雖然按照規定,新規將於10月15日起實施,但很多人已經開始紛紛退出福利計畫。也有人擔憂新規實施前的案子是否會受到影響。
黃子虔說,「我們現在只是講拿綠卡,如果你的案子在10月15日那天還沒送出去,或是還在Pending的狀態,還在進行當中,就會受到新規影響,那你已纍計了12月拿『公共負擔』範圍內的福利類別,就可能會有麻煩。」
不過他也表示,並不是纍計拿了12月福利的移民申請就完全不會被通過,「移民官還有可以提供你一個選擇,讓你買一個例如幾萬美元的「保險」,你付個10%,但要確保不會再領救濟金。如果再領,聯邦政府就可以拿著你所付的錢填補所領取的救濟金,就像是交保釋金一樣。」
但他也提醒申請移民的人,無論加州的社工如何鼓勵申請福利,一定要三思而行。「如果這個福利被聯邦政府定義為『公共負擔』,就會給申請帶來麻煩。」◇
責任編輯:李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