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今天彩票中奖号码 - 体育

康熙皇帝被太皇太后盛讚「大孝」

作者:劉曉
即便在康熙巡視江南、出獵塞北時,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問安,並派使臣奉上珍貴的野物、水果、鮮魚等。圖為《康熙南巡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71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朝聖祖康熙皇帝,素以仁孝治理天下,並以此教育皇子皇孫。他告誡自己的兒子,「凡人盡孝道,想要得到父母的歡心的,不在衣食之養奉,只在於要保持善心,所為合乎道理,慰藉父母從而得到他們的歡心,這才是真正的孝道。」

康熙還特別推薦《孝經》一書,說其道盡了為人子侍奉父母的道理,「為萬世人倫之極」,這就是所說的「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

不僅如此,康熙帝亦身體力行,誠意侍奉自己的祖母。說到康熙皇帝的這位祖母——孝莊文皇后,乃是清初頗有見識的奇女子,具有堅忍剛毅的性格。她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莊妃,來自蒙古的科爾沁部落,生育了三女一子,兒子名福臨。在皇太極中年駕崩後,多爾袞擁立莊妃的兒子福臨即位。順治八年,莊妃被尊為昭聖慈壽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朝服像(公有領域)

在順治早逝後,已經出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繼位,是為康熙帝。昭聖慈壽皇太后被尊為昭聖太皇太后。在康熙即位後,昭聖太皇太后繼續悉心調教孫兒,培養他治國安邦的才能:「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康熙也不負祖母的期望,終成一代明君,並打造了盛世局面。

因此,康熙與太皇太后之間的感情至為深厚,康熙待祖母至誠至孝,以「順適為安,自然為樂」。平日如果有事需要啟奏祖母,康熙就一天中去看望祖母兩三次;如果無事,也要隔幾天去探視祖母。至於祖母的壽誕、吉日和節日,康熙必準備家宴,請祖母駕臨,從早到晚侍奉左右。

即便在康熙巡視江南、出獵塞北時,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問安,並派使臣奉上珍貴的野物、水果、鮮魚等。凡是所得新奇之物,則不限日子,馬上派人快馬送給祖母。

每年初秋,康熙帝還命宮中花匠給太皇太后所在的慈寧宮送上「三清花」,即茉莉花、晚香玉、夜來香,供祖母欣賞。此外,祖母每次出行謁陵、避暑等,康熙都親自扶祖母上車轎,或者騎馬隨侍左右。

《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信佛的太皇太后前往五台山,因為山路難行,乘車不穩,康熙帝便命人準備了八人抬的暖轎。天性仁慈的太皇太后考慮到校尉抬轎會步履艱難,因此決意坐馬車上山。康熙帝一再請求其乘轎,太皇太后仍不答應。康熙不得已,只好讓暖轎隨車而行。

行不到數里,康熙見太皇太后由於乘車身體不適,遂再度請其乘轎。太皇太后回應道:「我已換乘了馬車,不知暖轎在哪裡?如何馬上能到?」康熙馬上回說暖轎就在車後。太皇太后十分驚喜,撫摸著康熙的後背,稱讚道:「車轎這等微細的事情,而且是在道途之間,你的誠意無所不及,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另據《康熙起居錄》記載,康熙十年(1671年),太皇太后得知塞外有一處著名的溫泉叫「關外第一泉」,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奇效,便提出要到溫泉去洗浴老寒腿,康熙帝欣然同意,並速派人前往赤城湯泉修建行宮。

在第二年行宮建好後,康熙帝親自陪同祖母前往。一路上每逢險徑,他都要下馬為祖母扶輦而行。途中,每逢需下榻或用膳時,康熙帝也都要親自侍奉祖母。

太皇太后在溫泉洗浴51天,無論下榻何處、道路是否崎嶇、天氣是否寒冷,康熙帝每天都要到湯泉給祖母請安,有時一天要請安兩次,往返六十餘里,足見康熙帝的仁孝之心。

《康熙起居錄》的筆錄官不無感慨地說:「皇上天性純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冬,75歲的太皇太后染上了重病。康熙衣不解帶,竭力盡心侍奉祖母三十五個晝夜。太皇太后休息時,康熙就席地而坐,聽到太后醒來的聲音,馬上趨前詢問。

康熙還因擔心祖母需要什麼卻不能及時送上,所以坐臥用具和各種飲食無不備齊,比如單粥一類的飲品就準備了三十多種。當時太皇太后因為病體沉重並不想吃任何東西,但又不忍拂了孫子的孝心,所以有時故意要一些其以為不會準備的東西。但沒想到的是,要什麼東西都會馬上送上來。太皇太后撫摸著康熙的背,含淚讚康熙「如此竭誠體貼」實乃「孝之至也」,因此希望天下人「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在太皇太后病重期間,康熙還率領王公大臣自乾清宮步行至天壇致祭。康熙帝跪地祈求上蒼,並恭頌禱文:願以減去自己的壽命作為交換,期望祖母轉危為安。康熙聲淚俱下,在場的王公大臣「無不感泣」。

然而,最終,太皇太后還是駕鶴西去,享年75歲。康熙在其梓宮前,晝夜痛哭不止,不飲不食,以致於哭暈過去。其後,康熙又在慈寧宮前結廬,為祖母守孝。在祖母去世後多年,康熙帝每每回憶起祖母,依舊「涕下如雨,哀不自勝」,「每念教育深恩,哀痛實難自禁」。而康熙的大孝之心也是日月可鑑。@*#

參考書目:
1. 《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
2. 《清聖祖實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康熙說大清,怎能忘記孝莊文皇后,那是守護君王的萬民之母、雄才大略的巾幗翹楚。後宮三千佳麗,幾人能出塵如她。她走來,從歷史的深處。
  •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華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傳了悠久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又敢於吸收新的技術,達到了當時最高的文化素養。
  • 中國的漢字洋洋灑灑,自由組合的詞彙就高達數萬。康熙文采蓋世,為何在平坡寺,單單寫了「敬佛」兩個字?
  • 清宮的皇子從虛歲6歲開始讀書,每天從早晨5點到下午3點,讀書共計10個小時。17點到19點,皇子在外面練習射箭等軍功課。一年只放5天假,其餘時間皇子都在緊張有序的學習中度過。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