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陶明編譯報導)傳統的鋰電池是人們最熟悉的能源儲存方式,然而它昂貴的成本讓它難以用於大規模電網。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提出,超高溫的液態矽或可成為新型儲能材料,解決太陽能、風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難題,提高這些能源的利用規模。

MIT新聞網12月5日報導,這一正在研發的新技術名為「熱能網格存儲-多結光伏」(TEGS-MPV)系統。與一般的利用熔鹽(molten salt)儲存陽光熱能,並用於蒸汽發電的原理不同,該系統將太陽能儲存在液態的「熔矽」(molten scilicon)中,並利用液態矽在極高溫下白熱化並發出強光的特性,將光能吸收後直接轉換成電。而後,液態矽會在冷卻後再被加熱,投入新一輪的發電。此外,矽的加熱溫度遠高於熔鹽,可提升發電效率。
這一系統就像一個大型的可重複充電電池,使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大幅增加。同時,矽也是地殼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比鋰更易獲取。這種儲能方式的成本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MIT專家預計,若研發成功,一個系統就能供應10萬家庭用電。同時,該系統由兩個大罐組成,分別用於容納加熱後與冷卻後的液態矽,系統不受地理限制。
「(這項技術)在地理上是無限的,並且比抽水儲能還便宜,這激動人心。」MIT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該技術的研發者之一亨利(Asegun Henry)說。「理論上,這就是實現可再生能源供應整個電網的關鍵。」◇
責任編輯:景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