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6月01日訊】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今年端午節期間,湖南一名老人卻因為喝了幾杯雄黃酒差點丟掉性命。
5月28日,中國大陸端午小長假,湖南株洲一名69歲的劉姓老漢到親戚家做客,連飲了好幾杯雄黃酒,隨後出現腹痛不止、上吐下瀉等狀況。送醫後確診為雄黃中毒,尿砷超過正常值19倍。
株洲市中心醫院的醫生表示,由於中毒時間較長,劉老漢的心腎功能已受到嚴重損害,經搶救後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結晶礦石(As2S2),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味苦、性溫、微辛、有毒,質量最佳者稱「雄精」,其次為「腰黃」,劣等者為「薰黃」,只堪薰用。
雄黃酒是將研成粉末的雄黃與白酒或黃酒泡製而成。古人認為雄黃有克制蛇、蠍等百蟲和解五毒的功效,「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白蛇傳》中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蛇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辟邪,讓自己不生病。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許毓芬說,端午習俗包括:午時水沐浴清潔、飲雄黃或在額頭上用雄黃寫「王」字以避蟲、懸五瑞以驅瘟辟邪,這些都是古時候預防醫學的觀念。
許毓芬表示,雄黃的主要功效是殺蟲,一般是以外用為主,雖然可以泡酒喝,但是由於雄黃為含砷有劇毒之物,因此在古時,拿雄黃酒泡製藥物要經過一定的程序,只有遵照古法泡製的雄黃酒才能喝,否則會有中毒的危險。
株洲市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羅聖平表示,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熱後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人如果誤服,5mg~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嚴重者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
責任編輯:尤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