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4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亦凡法國報導)法國海外省圭亞那(Guyane)近兩週以來與法國大陸的關係緊張,舉行了全面的大罷工,並遊行、示威,還在公路上築起了路障等,抗議公共服務的匱乏、日益嚴重的失業以及社會治安問題,呼籲法國政府關注並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並要求部長來訪。3月29日,內政部長和海外部長親臨圭亞那,並開始與民眾代表談判。
貧困和暴力之鄉
法屬圭亞那,地處南美洲東北部,與巴西和蘇裡南交界。擁有8萬4千平方公里土地、25萬人口,還是法國的火箭發射基地。
然而,那裏失業率高達22.3%,平均工資低於法國大陸30%,由於當地生產欠缺和進口稅務較高,物價卻高於法國大陸12%,所以經濟每況愈下。
該地區是法國最暴力的領地,販毒、搶劫、強姦等犯罪活動頻繁,平均殺人率高於本土14倍,2016年就發生了42起人命案。
圭亞那常年的貧窮,犯罪率和失業率居高不下,最終導致37個工會組織的「圭亞那工作者聯合會」(UTG)於3月23日開始發起各種示威活動,但一直到26日才等來政府派遣的一個跨部委聯合代表團,企圖平息民怨。
此舉更加激起了民眾的怒火,3月27日,全省進入全體無期限罷工,教育機構均已關閉、商店關門、加油站和公路被封鎖、機場所有航班取消……這是該地區史無前例的大型運動,圭亞那民眾簡單地要求與法國大陸的公民享受同樣的待遇。
政府反應遲緩
法國大陸的總統候選人均在媒體上指責政府沒有迅速採取措施:法國主管海外省及海外領地的部長巴雷特夫人(Ericka Bareigts)表示,也許會前往圭亞那但是在等待最有效的時機。
最終,法國總理卡澤納夫(Bernard Caseneuve)還是妥協了。3月29日晚,內政部長菲克爾(Matthias Fekl)和海外部長巴萊特抵達圭亞那。
第二天,巴萊特夫人在省政府門前用高音喇叭發表講話,因多年來法國政府對該地區的投資不足,正式向圭亞那人民道歉,此舉有效扭轉了當地的氣氛,在場的觀眾有多人鼓掌和歡呼。
不過,當天的談判重重困難。首先,開始時間就晚點了1個半小時,由於遊行民眾要求談判之前解除省政府門前的保安系統。此後,一個圭亞那人民代表團進入省政府,但由於發現會上沒有媒體人員,又在30分鐘後離開了談判桌,要求為保障透明度而邀請媒體參加。
在海外部長道歉的前提下,談判又重新開啟了。民眾代表向部長們提出了400餘條措施。
初步措施不盡如人意
4月1日談判初步結束後,雙方設定了一項10億余歐元的計劃,包括短期和中期措施,涉及到安全、司法、健康、教育、環境、地區政府和土著居民等。
海外省部長表示,圭亞那教育方面非常落後,近一半的計劃資金將分配給教育系統,其中2千5百萬歐元用於在5年內建立幾所初中項目。
治安方面主要措施有:成立一個當地治安司令部,由省長直接指揮,並會有一個移動憲兵隊留在圭亞那。法國大陸今年將增派50名憲兵幫助當地維護治安。接下來,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再派90人。此外,還將在圭亞那第二大城市建立一座監獄和一家大審法院。
經濟方面,政府承諾在2017年開始策劃一份圭亞那稅務和社會協約,以便重振當地經濟。一部份資金將用於幫助工會聯盟還債和提升RSA補助金的水準。
這些措施似乎並沒有令當地人民滿意,認為政府做出的努力還不夠。運動聯盟研究後決定不接受,並繼續罷工並談判。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