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科學家首次繪製銀河系塵埃的3D分布地圖,可見滾滾灰塵瀰漫在幾千光年範圍的空間之中。
為什麼科學家對銀河系進行這種觀測?主持該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解釋,其目的之一是分析塵埃對觀測深太空的影響。
《赫芬頓郵報》近日報導,天文學家所說的塵埃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塵埃。
星系塵埃很多是星體爆炸後的殘骸,大大小小、形狀不一、冷熱不同。因為它們吸收、遮擋及折射光線,所以妨礙科學家用望遠鏡觀測塵埃後面的星體。
太空網站Space.com說,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了分析宇宙增長速度,嘗試創建包含3000座星系的宇宙圖。
為了精確繪圖,科學家不得不考慮塵埃的影響,因此以銀河系為先例,觀測星際塵埃的分布特點。


由於這些塵埃的存在,會讓深太空中顯出紅光的星體顏色更紅,而天文學家經常根據顏色估測距離,因此會造成星系距離或位置的計算不準確。
「我們所看到的這些遙遠星系的光,其實是數十億年前發出的。」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愛德華‧施拉菲利(Edward F. Schlafly)說,「但是,在數千年來,其中的一些光線被星系中的灰塵所吸收和分散。我們需要對之進行校正。」
科學家解釋道,外太空是一個塵埃非常多的空間。創建塵埃分布的3D動畫,展示銀河系之中跨度數千光年的塵埃分布特點,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星系分布及宇宙結構。

3D動畫顯示,空間中的塵埃如同濃霧。它遮擋很多星體的光芒,因此如果排除塵埃的影響,也許會觀測到更多、更清晰的星系。
施拉菲利進一步解釋:「這可以讓我們更加精確地測量與銀河系遙遠星星之間的距離,如同繪製銀河系的GPS圖。」

另據伯克利國家實驗室3月22日報導,科學家尚未完成星系中全部塵埃的分布圖。因為有這些塵埃的影響,科學家估計,宇宙中1/3的星系未被觀察到。#
責任編輯:蘇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