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真:「革命母親」成了「刀下鬼」

——列寧罪惡的一生之:二十二

人氣 603

【大紀元2017年02月14日訊】在列寧式極權制度下,布爾什維克黨不僅全面控制著俄國的政治、經濟生活,同樣也全面控制著俄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什麼是精神文化生活?簡單的講,如同物質生活就是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一樣,精神文化生活其實也就是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把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控制住了,也就控制住了這個國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與民主制度截然不同,在列寧式極權制度下,人們可以生產傳播和消費什麼樣的精神文化產品,不能生產傳播和消費什麼樣的精神文化產品,不取決於自己的意願,而取決於黨的意志,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決定權完全操在黨的手裡,人們毫無自由可言。

講的更具體點,按照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的旨意與要求,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就像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一樣,也必須自覺服從黨的領導,積極為蘇維埃政權服務。只有服從黨的領導的,與官方意識形態一致的,能夠為蘇維埃政權服務的精神文化產品,其生產傳播和消費才是黨和政府允許與提倡的;反之,對於那些不服從黨的領導的,偏離官方意識形態的,不能夠服務於蘇維埃政權的精神文化產品,黨和政府不但一律禁止其生產傳播和消費,而且還要予以嚴厲打擊。

列寧把這叫作「黨性原則」,用毛澤東時代的話講,也就是「政治掛帥」。

以書報的出版發行和閱讀為例。在俄國,出版界歷來被譽為「革命的母親」。作為「出版自由之最熱烈的保衛者」,布爾什維克歷來認為對「革命的母親」進行限制是所有統治階級最願意幹的一件事。

在沙皇時代,列寧不但發表了大量抨擊書報檢查制度的文章,而且充分利用資產階級的新聞自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特別喜歡的馬克思的一句話就是「沒有出版的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是泡影」。他還曾發誓革命勝利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到新聞自由。

誰料列寧剛一上臺,「革命母親」就成了新政權的「刀下鬼」。

1917年11月8日,十月政變後第二天,彼得格勒革命軍事委員會就發布命令,查禁八種「資產階級報刊」,並通過專門決議,暫時禁止所有資產階級報刊。

11月9日,蘇維埃第一次會議又亟不可待的頒布了《關於出版的法令》,建立了臨時書報檢查制度。這項法令明文禁止反對派的出版自由,把一切不屬於布爾什維克控制的、反映不同聲音的報紙都說成是「毒害大眾心靈並使群眾意識發生混亂,其危害性甚至超過炸彈和機槍」的「資產階級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一星期後,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又通過了《關於報刊問題》的決議,再次強調必須查禁資產階級報刊。

緊接著,蘇維埃政權又將出版業國有化,約有1,000家造紙廠和印刷廠被全部收歸國有,到1920年國營出版社的比例已達到92.4%。當時所有的商店都接到上級的通知,只有黨所認可的「工人階級的組織」才有使用印刷設備和紙張的權利。

內戰爆發後,蘇維埃政權對新聞與書報檢查的行政管制就更嚴了。列寧強調說,「我們不承認任何『私人』性質的東西」,對出版業要「拉緊韁繩」,警惕那些「用寫作為白衛組織打掩護」的「當代農奴主的刊物」。那個時候,儘管孟什維克放棄了反對布爾什維克的主張,不計前嫌與其聯手共同反對「白衛勢力」,但蘇維埃政府對孟什維克的出版物仍嚴令禁止,不允許他們「以寫作為掩護」毒害人們的思想。#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裘真:所謂「十月革命」
裘真:世界憲政存活最短的立憲會議(中)
裘真:世界憲政存活最短的立憲會議(下)
裘真:對待立憲會議的兩幅嘴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