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廣發銀行僑興債「窩案」被中共銀監會處罰。繼廣發銀行被罰7.22億元後,近日,涉案的其它機構被罰13.41億元,涉案機構共計被罰逾20億元。
據《新京報》報導,12月29日,銀監會通告,對涉案的另13家出資機構做出行政處罰,罰沒金額合計13.41億元。其中,沒收違法所得6.61億元,並處一倍罰款6.61億元,其它違規罰款1,930萬元。
至此,針對僑興債違規擔保「窩案」的罰款合計已超過20億,為銀監會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
這次被處罰的13家機構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恆豐銀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天津濱海農商銀行、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吉林環城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舒蘭農村商業銀行、吉林永吉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吉林公主嶺農村商業銀行、吉林乾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同時,這些機構的45名責任人被行政處罰。其中, 6名高管被取消任職資格,3人被禁止從事銀行業,期限從幾個月到終身而不等,36名高管和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警告和經濟處罰。
12月初,銀監會通報該案的部分處罰結果,對廣發銀行總行、惠州分行及其它分支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罰沒合計7.22億元。
通報稱,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人員內外勾結、私刻公章、違規擔保案件,涉案金額約120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約100億元,主要用於掩蓋該行的巨額不良資產和經營損失。
此前陸媒披露,僑興集團旗下企業發行債券,廣發銀行涉保函造假。
據財新網去年12月31日報導,2014年12月,僑興集團旗下兩家企業發行兩筆私募債,共計14期,合計本金10億元。浙商財險為此提供履約保證保險,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出具履約保函。
2016年12月,僑興債券前三期到期違約。按照產品鏈條設計,應由浙商財險先行賠付,但在商議賠付時,廣發銀行總行自曝保函造假及「蘿蔔章」問題。
當年12月26日,廣發銀行官網公告,稱有不法分子假冒該行惠州分行的名義,出具虛假銀行履約保函。
之後,浙商財險公告認為,該行的保函是真。2014年12月,其員工親赴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營業場所,辦理保函面簽手續。2016年2月、5月,浙商財險先後進行回訪、核查,亦獲得惠州分行的回執及聲明文件,其上均蓋有分行公章,還有該分行行長私人印章。三次文件簽署均是辦公時段,在廣發銀行惠州分行辦公場所辦理的。
由於事涉金融詐騙,廣發銀行、浙商財險分頭報案。
報導稱,據調查了解,僑興集團發債融資,極可能是為歸還廣發銀行惠州分行貸款,二者有聯手做局之嫌。
有分析人士認為,僑興發債融資,惠州分行出具債券履約保函,實質上是為了將問題貸款移出表外。#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