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劍宇劍橋市報導)10月29日下午2點半,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羅恩惠導演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放映,觀眾並參與了播後導演分享會進行互動交流,到場嘉賓還有資深時事評論員程翔。據悉,今年正值香港六七暴動50週年,該片將在全球放映。波士頓區的第一場放映是27日在哈佛舉辦。
找回歷史缺失的記憶
紀錄片《消失的檔案》題目所指的是,羅恩惠導演幾年前在做關於1967年香港發生的六七暴動中的少年犯的一些調查過程中,突然發現被香港歷史界稱為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對日後港人有重大影響的「六七暴動」,竟然在如今香港現存的官方檔案中殘缺不全,猶如突然消失一般。歷史責任感的促使,她決定找回香港歷史缺失的記憶。於是,羅恩惠歷時四載,訪問當年左派領導及他們的後人、炸彈隊成員、工會領袖和愛國學生等親身參與者,紀錄了前警務人員、新聞處高官、記者、以及多位目擊者、受害者親述經歷,導演更翻查大量舊報章、政府文件及英國解密檔案,拍成了這部紀錄片《消失的檔案》。
香港六七暴動事件
片中介紹,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這股風甚至也吹到了港澳地區,狂熱的人們人手一本毛語錄,唱著紅歌,參加各種革命運動,以至1967年發生香港「六七暴動」事件。
片中,嚴浩以「六七暴動」學生參與者身份受訪。他回憶說:「每天都是準備去死,每天都準備去死,準備去為一個很崇高的目標去死,其實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崇高,甚麼都不知道。」當年14歲想死是浪漫的,現在快65歲,回望50似水流年,一切都變成問號,「為何不向我們交代一聲呢?我們做錯了甚麼?」
另一位為「六七暴動」行為悔疚的「老左派」是羅孚,影片有一段有線電視多年前訪問他的片段。羅孚為事件道歉,但不求別人原諒,因為他不原諒自己。最終他含恨終身。
左派造謠造假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消失的檔案》對事實考證,片中介紹花了不少時間去梳理資料,比對不同報導的版本。比如,1967年5 月11 日的東九龍騷亂中,有一位13歲少年陳光山被亂石擊中斃命。後來左報要給錢死者家屬,竟把死者的名字、死因及死亡的日期全改掉,為的是抹黑港英政府,以便搞政治動員,升級進一步運動。又比如一直流傳說政治犯在摩星嶺的集中營(白屋)被嚴刑拷打,在紀錄片中導演也透過對當事人的訪問澄清並沒此事。
吳荻舟常跟周恩來報告
片中提到一位當年「六七暴動」中涉及的一位關鍵人物,曾是1950-1962年中共駐港最高領導人之一,1962年調回北京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的吳荻舟。影片訪問了他的女兒吳輝,並從她手上讀到了其父當年寫的《六七筆記》。筆記中記載了吳荻舟經常跟周恩來報告當年中共港澳工委指導港澳左派組織、或潛伏在港澳的中共地下黨組織進行各項運動的一些進展,揭示出中共中央一直對於「六七暴動」細節一直知情並經常做出指示。
小小本子,意義重大,筆記從1967年4 月記到8 月,最少記載了兩件吳荻舟暗中制止的香港「極左」行動,其中之一的是制止了有人以華潤公司總經理的名義,準備把大批武器(八千四百把大鐮刀)從大陸運來香港,幸好在深圳被截住,要不就不知會在香港鬧出多大的血腥械鬥。
其後,吳荻舟在大陸又被扣上「叛徒」的帽子、關在牛棚,家人及兒女受牽連下放農場。他女兒吳輝當時十多歲,精神受到極大打擊,此後絕口不提家事。看上去笑而不語,心裡卻很混沌,搞不清父親到底是好人、壞人。
左仔製造恐慌
記錄片中採訪了前香港中共地下黨員梁慕嫻,她回憶了當年在香港如何加入中共地下黨組織,自說當年受小說《青春之歌》影響而對政治運動充滿熱情,但是後期參加各種運動中一些事情令其反思。尤其是六七暴動中,她因一些激進左派分子(香港當時稱「左仔」)在香港鬧市放置炸彈炸死無辜群眾,製造恐慌氣氛之事問上級為何要那樣做,得到的答覆是「為了革命的需要」。
還有,1967年8月香港商業電台DJ林彬被無辜燒死,左派報紙卻慶祝成功「鋤奸」,令她非常不解,為何有些人的生命對我們可貴,有些卻一文不值呢?

中共地下黨員道歉
羅恩惠在播後分享時談到,梁慕嫻的訪問她們拍了2天,第二天是梁自己提出的。梁慕嫻提出要在鏡頭前跟香港人道歉,她在晚年能有這樣的覺悟卻非容易。
片中的受訪者,因為六七暴動影響一生。今天還健在的,早已一把年紀,無論仍堅信當年行動沒錯(片中曾放炸彈的老伯伯),還是深感當年被組織出賣、悔不當初(劉文成、阿強),看著都叫人感慨萬分。
那年頭的「反英抗暴」口號叫得再響,上面一道命令下來, 六七暴動即刻鳴金收兵。運動中眾人一直以為的天大的民族議題,一下子竟不再重要了。最可憐的是,受暴動影響而被判坐牢,或受傷甚至死亡的人,尤其名不見經傳小人物(最具象徵性是北角一對被炸死的姊弟),他們無辜受害、犧牲得太不明不白。

當年經歷者現身叮囑
影片播放完後,導演羅恩惠與觀眾互動分享,談如何心繫香港,關切香港前途。會場觀眾中竟然有當年六七暴動的經歷者,一位約六、七十歲的老者跟大家分享了自己1967年在香港的一些經歷,還叮囑身在香港的紀錄片關注組成員將來出書後還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免發生前幾年中共特務在香港秘密綁架銅鑼灣書店員工的事件。
羅恩惠導演說,也不要這麼悲觀,身為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她只能這麼做了,事情要看得開一些。
期間提到還有一些一直跟著港共積極起舞的左派既得利益者,如當年幾間香港左派名校出身的馬力(曾任香港民建聯主席)、梁愛詩(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等一些人,之後陸續成為香港當權派的人物。
五十年前內地與香港的政治糾葛,映照今日的香港,你會發現似曾相識,絲絲脈絡若隱若現。導演羅恩惠四年多來,鍥而不捨,為的是事實必須尊重,教訓應當記取。鑑古知今,希望每位關心香港的人都應該認識這段歷史。六七暴動到底是誰發動?誰最應該負責?
歷史不能遺忘!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還有希望嗎?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登錄影片網站或者臉書(Facebook)了解更多信息。
網站為 http://vanishedarchives.org
臉書為 https://www.facebook.com/vanishedarchives/ ◇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