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明鏡美國芝加哥報導)11月23日,美國芝加哥舉行第84屆麥當勞感恩節大遊行。這是除紐約梅西(Macy)感恩節遊行外,僅有的面向全美觀眾電視直播(通過WGN America)的遊行,現場有1,300多名義工參與。兩名從上海移民來的中學生表示,她們最大的感動是美國人的義務精神。
芝加哥感恩節遊行始於1934年,那時叫聖誕遊行,旨在給經濟大蕭條中的市民們鼓舞士氣。那一年的天氣格外寒冷,伊利諾州有些地區溫度低達零下25攝氏度。首年的節日遊行大大增長了市民的信心,當年成為1927年以來最旺的購物季。
芝加哥感恩節遊行因此成為信心和希望的象徵。電影《氣象播報員》(The Weather Man, 2005)中,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扮演的主角遭遇事業、家庭等種種變故,幾乎崩潰,最後他重振旗鼓,找回自信,其高潮就是他在芝加哥感恩節遊行中,站在一部遊行花車上,向觀眾揮手。
1999年,遊行正式移到感恩節當天,在芝加哥的State大道上舉行(以前在密西根大道),成為感恩節遊行。2008年,芝加哥感恩節遊行首次通過WGN America全美電視網絡,對7,200萬個用戶全程直播。迄今,美國只有三個遊行在全國電視頻道上直播。
遊行展現了芝加哥的多元文化,從愛爾蘭舞蹈、踢踏舞、山地舞,到鼓樂、啦啦隊表演等。法輪功學員從2003年起,每年都組裝花車參加遊行,一人多高的粉色蓮花成為遊行的經典花車之一。




駐芝台北經文處也組隊參加,「芝加哥福爾摩沙青少年文化志工團」(FASCA)帶來舞龍、舞獅、電音三太子及扯鈴等精采表演。



民眾自願參與
來自上海的Elaine和Jane在芝加哥西郊瑞柏(Naperville)讀中學。遊行還未開始,她們就已經來到觀眾群中。14歲的Elaine說,起初擔心天太冷,又是清晨,有些不情願,可一到現場就被熱鬧的氣氛感染了。她說:「這麼多人自願過來,花費心力和時間,裝飾花車,展示給每一個人,實在很難得!」
11歲的Jane說,在上海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冷天跑來,又沒有甚麼好處」。她發現遊行中很多人是自願參與,展現自己,令她很感動。
Robert Sommerfeld也來自瑞柏市,他是今年遊行主打氣球之一、史酷比狗(Scooby-Doo)的牽引人之一。Sommerfeld已經連續14年在感恩節遊行擔任義工,他表示:「(最大的回報是)能看到很多觀眾,很多人喜愛它(遊行),特別是那些小孩子們。」

中部人到芝加哥慶祝
17歲的魏安然從300英里以外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趕來。他是Madeira高中樂隊成員之一,他和其他成員早晨7時就在此列隊準備了。魏安然3歲移民來美,他表示父母都在俄亥俄州的家中看電視直播,「我很激動」。

另一支樂隊來自密西根州Battle Creek小城,距離芝加哥170英里。樂隊副指揮Marilyn Stewart說,參加芝加哥感恩節遊行是他們高中樂隊的傳統,已經連續五次,每四年來一次。
Stewart女士說,參加遊行最大的挑戰是長時間的等待──上一次Battle Creek高中樂隊是遊行中的領頭樂隊,這次則排到第78號,「要注意保暖,手指啊、腳趾啊,要穿厚厚的襪子、手套等」。
Stewart說,參加遊行的目的是建立學生們的團隊意識,「成為一個大家庭,大家彼此合作」。她表示,這一行共有66人。他們提前兩天來到芝加哥,大家逛了「華麗一英里」,參觀了謝德水族館、林肯動物園,到Gino’s Pizza品嚐芝加哥地道的厚盤披薩,遊行結束後就要趕回密西根和家人共享感恩節晚餐。
近年來在美國各地公共場所發生多起恐怖襲擊,芝加哥市政府也不敢放鬆。今年遊行首見巨型拖車堵住交通要道,人行道上的垃圾桶也被封鎖,民眾只好把空紙杯等丟棄在垃圾桶周圍。 ◇#


責任編輯:溫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