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0月07日訊】台灣要刪減「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這事已經被大陸追蹤報導一個多月了。早前的消息稱,「台當局『教育部』正在制訂12年課綱,關於高中語文科,台灣教育研究院語文領綱小組……訂出文言文占4成5到5成5、必讀古文20篇的草案」;「不過普通高中分組認為文言文比例及必讀古文篇數太多,他們提出文言文比例降到30%」。
第一輪博弈之後,又有消息稱,「刪減文言文比例至30%並未通過」。然而幾日前,台灣教育部門負責人卻公開表示,經充分討論、表決,最後決定「比例降至35%至45%」。無論這樣的比例是否就是最終的定案,類似的博弈又是否還會發生,我們總能發現,在台灣,圍繞某個議案、提案、草案進行博弈,根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僅就高中刪減文言文一事來看,官方最先提出的草案是完全有可能被來自民間的力量所推翻的。因為在台灣,高中學生學多少文言文,不是由一個「台當局」或者「教育研究院」這樣的官方機構一手包辦的。最終,這一比例能回落到最低35%,也恰恰說明了,代表非官方的「普通高中分組」即便發出了反對之聲,也不會遭到官方打壓,甚至還能反過來制衡官方的提案,使民意得以彰顯。
更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門組織的「課審會」還在網上發起了一次投票活動。針對普通高中小組推薦的54篇古文,高中語文老師、大學生和高中生、社會人士等517人一同參與了投票,並選出得票最高的10篇古文。由此足見,台灣有關部門在處理文言文刪減這種細節性事務上,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民意、遵循民意。過程中既有官民博弈、也有群眾投票,甚至還有官員堅持「提案回歸民意」,打破規矩「推翻前一次會議結論」。如此,台灣民主在細微處的體現可見一斑。
此外,台灣教育部門負責人還特意做了一份題為「課綱審查回歸教育專業,不容政治干預」的報告。從這一標題中,我們就能看出,「教育不容政治干預」的台灣,無論對教材做怎樣的刪改,都不是由政府的「一言堂」所決定的。相比之下,大陸的教育從整個體制、模式到各所學校的課程、教材,則完全是出自於中共這一黨的手筆。
「大陸教育已淪為政治的奴僕」,不僅體現在課程、教材由教育部門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安排上,還彰顯於教材為服從政治需要而進行編寫或刪減的過程中。一直以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歷史、政治、思想品德等學科及教材基本都是被賦予了政治任務的,而高校中的馬哲、毛概、鄧論等公共課程也同樣秉承著政治洗腦的目標。在高考以及考研這兩項關乎學生命運、前途的考試中,政治一門永遠都是學生無法繞開的重點科目。
試問,在這種洗腦的教育模式下,文言文在大陸又是否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呢?陸媒批評台灣刪減文言文至30%這個比例時指出,「台灣高中生所讀的文言文比例將僅跟大陸小學生一樣」。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填鴨式的教學、應試的教育,又能讓中國大陸的學生學會、學懂多少古文?我們不妨問問那些死記硬背了N篇文言文的高中生,他們在高考結束後,又能清楚記得其中的幾篇呢?如此,倒不如學學人家台灣,讓老師和學生共同選出幾篇經典佳作來讀。
畢竟,學好文言文並不在於篇幅多少,而台灣此次對刪減文言文這般謹慎、緊張,其實反而凸顯了有關部門對教育以及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視。然而可笑的是,陸媒卻將此曲解為,是台灣當局發動的「去中國化」、是一次「文化浩劫」。如果說刪減文言文就是「去中國化」,那麼一直以來,中共用西方的馬列思想對包括學生在內的所有大陸民眾進行強制洗腦,是否就是更大範圍、更大力度的「去中國化」呢?
如果說刪減文言文是「文化浩劫」,那麼,中共在大陸廢除正體字,強制推行簡化字,是否就是中國語言、文字五千年來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呢?說到「浩劫」,更值得一提的,恐怕要數中共黨魁毛所發動的十年「文革」了。在這場將所有的歷史文物、書冊和典籍幾乎銷毀殆盡的暴力運動中,大陸所呈現的又是怎樣的一場浩劫呢?
製造了這場浩劫的中共,真的知道中國文化的珍貴嗎?真的能認識到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嗎?如果自己已是無知至極,那麼也就沒有資格對實則保留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台灣進行點評。因為評來評去,都只會暴露中共自己的無知以及它對中國傳統、道德、文明的真正態度。#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