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三五知己一起到野外燒烤,是大家喜愛的一種假日消閒活動。但要做出美味的烤肉,還要講究一些小訣竅,不然再好的食材也發揮不出什麼好味道。
1. 燒烤前將鋁箔紙弄成團,擦拭烤架,再將洋蔥切成兩半,繼續擦拭,烤架就能擦得很乾凈了。
2. 未知罐子中剩下多少丙烷,就沿著罐側倒些熱水。罐中還有丙烷的那部分會吸收熱水的溫度,罐子的觸感會涼一些。你只需要從底部開始,逐漸感受罐子上那條虛擬的冷熱交界線,就能測出剩餘的丙烷量。
3. 切幾片檸檬鋪在烤架上,將魚肉放上去,味道好極了!還不會黏到烤盤上呢~
4. 烤肉排時,可以在上面放一塊奶油或者冰塊,這樣烤出的肉排味美而且不會太乾。
5. 將竹籤浸泡15~20分鐘,一次用兩根穿烤肉和蔬菜,這就穩穩的不會滑下來了。
▼ 相關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
學會這些竅門後,你就能輕鬆烤出美味的食物,記得分享給朋友們喔~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責任編輯:楊麗海
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
【大紀元2016年09月10日訊】中秋節起源於中國,也是東亞文化圈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全家團聚賞月、吃月餅和特定的食品。中國南方和越南還有提燈籠的習俗,在台灣,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柚子,烤肉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
台灣人中秋烤肉情
台灣人中秋節烤肉的由來,其實是源自30幾年前的一個烤肉醬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連續幾年推波助瀾之下,烤肉也成為台灣人過中秋的另一個習俗。
今年,台灣人更是變化出烤月餅、烤秋蟹、鴨肉香腸,香柚也變身為獨門水果醬油,配上烤肉一起吃,不但應景,風味也很獨特。
把月餅對切,然後放在烤爐上直接烤,使月餅均勻受熱,烤到微溫即可,放涼後食用,香酥脆的口感,從咬下那口傳出來的「喀嚓喀嚓」的聲音,讓人不禁嚥了一口口水,再配杯熱茶,相信是一種特別美好的滋味。


而烤肉的主角,今年也添加了新寵——秋蟹和鴨肉香腸,八月正是秋高蟹肥季節,秋蟹成了最受歡迎的烤肉食材,鴨肉香腸的油脂和熱量也比只有傳統豬肉香腸的一半,口感香Q鮮美。烤肉醬是烤肉的靈魂,用由香柚和數種水果熬煮調配而成的烤肉醬,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台灣,中秋節就是要烤肉,和家人、三五好友齊聚一起烤肉、吃月餅、賞月,也給中秋節增添一些熱鬧氣氛。@*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