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喜歡玩橡皮泥,想法千奇百怪,對她「作品」的解讀成了我一大難題。
有一次,她端來剛剛做好的「蛋糕」給我,讓我猜是什麼味兒的。我看蛋糕是綠色的,就猜:哈密瓜味兒的?蘋果味兒的?青葡萄味兒的?綠茶味兒的?薄荷味兒的?聽著我的答案,女兒全都搖頭,見我實在猜不出,便告訴我:是芥末味兒的。
大概是那段時間她剛剛接觸了芥末,知道芥末的顏色,覺得新鮮,就把蛋糕設想成芥末味兒的。但我心目中的蛋糕應是甜甜的、香香的,再給我兩個腦袋,也不可能想到芥末味兒的蛋糕。孩子的思維不同於大人,沒有什麼條條框框,想出什麼便是什麼。
昨日,女兒又做了個「雞蛋」,拿過來問我:媽媽猜這個雞蛋裡面有什麼?這次的雞蛋也是綠色的,我有「前車之鑒」,便把有可能的答案全部列舉了一遍,當然也沒有忘記芥末。但是女兒全部搖頭。
我實在不知道這次她又想的什麼,所以讓她直接告訴我答案。她淡淡地說:就是雞蛋啊,不是跟你說過了嗎?聽著這答案,我一時沒回過神。小孩子的套路,至深至淺。這次簡單得直來直去,開頭就告訴我答案了,而我還在努力去想那些複雜的選項,到頭來是我自己想多了。
遊戲與玩笑的背後,似乎還是有些道理的。雞蛋就是雞蛋,多麼簡單的邏輯,多麼直白的事實,我卻不敢承認,好像一定要想出高於事實的答案才是對的。也許世界從來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也許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不敢承認最簡單的現實,而無法真正看懂其中的內涵吧。@#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