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誰該為民眾「防霾」買單?

人氣 419

【大紀元2017年01月09日訊】隨著霾預警等級的不斷上升,加之毒霾在中國所呈現出的長期性、連續性以及高發性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普遍擁有了「防霾」的意識。在戶外,人們紛紛戴上了各類具備PM2.5過濾功能的專業口罩;在室內,不少家庭也忙不迭的買來了防霾功能強大的空氣淨化器。而大家在鉚足了幹勁共同抗霾、防霾的同時,或許會不經意的忽略一個尤為關鍵的問題,那便是自己所購買的這些「防霾神器」到底應該由來誰買單?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許大家都不會太過在意這樣的問題。然而,最近官媒新華社的一篇報導卻讓我們產生了一些思考。這篇文章聚焦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地的一些「霾中勞動者」,比如快遞員、園林工人、停車場收費員、保安人員,將他們「沒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有的甚至都沒有佩帶口罩」歸因於他們自己「並未清楚地認識到霧霾對身體的危害」。正如文章標題所說,許多戶外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不把霧霾當回事」。

對於這樣的結論,我們不禁要問,在「十面霾伏」持續高發的糟糕天氣中,在人們一遇霾天就唯恐避之不及的本能反應下,真正不清楚霾對身體危害的又會有幾人?尤其對那些在這樣的極端天氣還不得不在戶外工作的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沒能及時的採取防護措施,根本就不是因為「不當回事」,而是由於這些防護措施又會為他們的生活帳單增添一筆不少的開支。

有專業醫師表示,「對那些勞動強度大的人群,建議佩戴6至8層的紗布口罩;勞動強度一般的要佩戴類似N95這樣的專業防霾口罩」。儘管單只口罩的價格並不算太貴,但若考慮到即便在污染不是特別重的情況下,一隻口罩也只能「用一個星期左右」,因此就得批量購買;如果再想想上述那些「戶外勞動者」的收入狀況,便足以看出,這些人決不是不想「防霾」,而是以他們微薄的收入根本就防不起。

於是乎,天津社科院有專家表示,「作為用人單位的企業,應給予戶外勞動者足夠的關愛,比如發放霧霾補貼、勞防用品或者調整工作時間」。此外,還有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建議,「將PM2.5列入職業病危害因素」。從這些代表官方話語系統的專業人士所表明的觀點來看,吸食毒霾只是這些戶外工作者的「專利」,若對身體造成了傷害,便只能算是他們的職業病,因此有義務對他們進行補償的,也就只能是用人單位了。

然而,這裡的「用人單位」恐怕得分兩說:一是個體公司;二是受國家照拂的企事業單位。顯然,一直以來按時、足額發放取暖費、消暑費、風沙費等各類補貼的國家企事業單位自然不會吝嗇「霧霾補貼」這一項,一旦落實到紅頭文件上,通過政令頒佈,這些用人單位必定會遵照執行。道理很簡單,這筆錢實際並不是從單位的錢袋子裡流出,而是由國家財政下撥到單位,然後再打到「員工福利」的帳戶上。相比之下,個體私營的公司是沒有這種優待的。顯然,不願意當冤大頭的小企業主們是決不會心甘情願的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這筆錢的。

可想而知,在中國本就舉步維艱的小微企業,如今若再背上「霧霾補貼」這口黑鍋,恐怕就更加難以為繼了。最為關鍵的是,企業的老闆們或許到死都不明白,為何要讓他們為員工的「呼吸之痛」買單?除了那些重化企業可被質疑為污染源之外,大部份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製造毒霾。如果補貼員工,只是因為他們恰巧在公司工作,那麼誰又該為那些沒有工作、卻同樣遭受著PM2.5毒害的中國人負責,並給他們發放補貼呢?

或許不久前,一位90後小夥子因霾狀告政府的行為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他在訴訟書中寫道,依據《環境保護法》及《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政府本應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品質負責」;「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是治理霧霾的第一責任人」;「如果因治理不力,對公民造成了利益損害,就有賠償的義務」。小夥子這麼說,同時也是這麼做的。他向法院表示,自己的訴求是希望政府「賠償其購買口罩相關費用32元」。而法院的處理卻是,一腳將球踢給了政府——讓原告先向政府提出賠償申請。

顯然,法院根本就不敢給出任何判決。一方面,這場官司的輸贏將表明,政府是否會承認,如今中國的毒霾肆虐正是由即便破壞環境,也要大力發展重工業的那道政令所致;另一方面,法院若真的判了政府輸,並要求其賠償32元給那位小夥子,那麼也就意味著,從此為億萬中國人踏上索賠之路打開了大門。一個「32元」或許誰都不會在乎,但好幾億個「32元」就不得不讓政府感到恐慌了。

值得一提的是,「防霾」不僅是購買一、兩個口罩,房間裡放置的空氣淨化器也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此外還包括由注意飲食而產生的額外開銷。這樣算下來,政府恐怕要入不敷出了。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法院要死守防線,致使那個「因霾狀告政府」的案子擱淺至今;為何官媒要指鹿為馬,一邊指責老百姓「不把霧霾當回事」,一邊建言讓用人單位來支付「霧霾補貼」。說白了,都是在幫政府掩蓋有關「霾」的真相,使其免於承擔為民眾「防霾」買單的應盡之責。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霧霾加重 能見度不足50米 北京交通癱瘓
網文:霧霾之傷 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看完你就懂了
袁斌:霧霾惡化與治理之間何以反差巨大?
何清漣:從霧霾定性的變化看中國政治魔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