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29日訊】說到越南美食,最為台灣民眾熟悉的就是牛肉河粉,甘醇的湯頭加上粉嫩的清燙薄片牛肉或牛肉丸配上爽口的河粉,是正餐也是點心。這個最具越南代表性的美食,幾乎在全球大都市都吃得到,但其背後卻有一段辛酸的歷史。
據中央社報導,上世紀60年代越南因政治引發戰爭導致大量難民流落海上,陸續被法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和香港等國家及地區收容,這些越南難民在異鄉紛紛開起越南餐廳,牛肉河粉也逐漸在全球風行起來,如同過去台灣並沒有這麼多的港式燒臘店,在香港回歸前後,有不少香港人到台灣開店。

報導稱,本來南越和北越的河粉也有一些不同,北越的牛肉河粉會加入牛肉丸和牛雜等,另外搭配的就是大量的青蔥,還有油條浸泡在牛肉湯中的吃法;南越則是清燙牛肉片,加一些牛筋或肋條等,搭配香菜、豆芽及九層塔。
但隨著南北越統一後,兩地飲食文化也逐漸合流,南北越的牛肉河粉的差異性正在縮小,經常往來於南北的越南台商表示,好吃的牛肉河粉並不在星級飯店裡,而是要深入市區大街小巷,到當地人經常光顧的店家,順便體驗當地生活,融入越南社會。
河粉是以稻米製成,有多種稱呼,像在泰國就被稱為粿條,在南台灣客家村落裡叫面帕粄,北台灣客家人稱為粄條,其實都是相同的米製品,不吃牛肉的人還可以選擇雞肉或豬肉的組合,但在越南就是以牛骨和牛腿、牛雜、牛腩等熬出濃郁湯頭後,再加上清燙牛肉,就是著名的牛肉河粉,到了越南別忘去品嚐看看。#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