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綽號「千人交響曲」的馬勒第八交響曲,為古典音樂中規模最大的合唱作品之一,8月28日首度在香港大會堂上演,將跨越百年的經典重現香江。
馬勒曾說:「此曲很特殊,難以言喻。它發出的是宇宙的聲音、太陽運行的聲音、而不是人的聲音!」
能夠在港合奏此經典作品,所展現的器樂和聲樂力量,均屬罕見。今次共動用了近三百名來自香港和古典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家們,包括7位國際知名歌唱家,4個國際合唱團,一百多名樂手,將香港大會堂表演台擠得水洩不通。2小時不間斷的演出結束後,掌聲雷動。
曾智斌:奏出宇宙的聲音
架起維港音樂節橋樑的靈魂人物,是港產著名指揮家、現任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曾智斌Jimmy。
第八交響曲是奧地利指揮家馬勒(1860-1911)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指揮的曲目,共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取材自中世紀詩人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780–856A.D.)的拉丁文聖詠。第二樂章則是歌德作品《浮士德》(Faust)的終章。交響曲1910年的初演極為轟動,在慕尼黑動員超過一千名演奏者,而得到《千人交響曲》的名稱。
Jimmy稱,會特別集中演繹歌詞的精神內涵:「馬勒之前的作品很多是悲傷的。第八交響曲其實是一個比較哲學性的,比較正面的曲目。」「他將很古老的經文和歌德的文學作品《浮士德》融合一起,我覺得這才是宇宙的聲音。一般人可能只會想到宇宙有多大,其實是不是有一個更高層、屬於精神世界的宇宙呢?」
在Jimmy帶領下,今次的參演陣容鼎盛,除了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阿諾德勳伯格合唱團外,包括國際知名歌唱家Anna Baxter、Christina Baader、Vincent Schirrmacher、Klemens Sander以及香港歌唱家葉葆菁、鄺勵齡、張吟晶及黃日衍等,以及著名小提琴家梁建楓也參與了今次演出。
女高音:像將我們帶到天堂
出生在美國的Anna Baxter,2007年在德國帕紹舉行的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不僅著名的歌唱家,也是Jimmy的太太。
多次來港的她,很高興能夠參與今次音樂盛事。「對於我來說,這音樂是十分神聖的,好像把我們帶到天堂。」首次參與這麼多人的合唱,她興致勃勃地說:「我的聲音只是300個聲音中的一個。當演出結束時,我很想說再來一場。」
Anna用了數月的時間準備馬勒第八交響曲,尤其是她獨唱的部份。在馬勒的篇章中,這部份的表演需要配備很多的樂器,還有音域變化幅度大,有很多大的跳躍、空檔。Anna稱,要演好這個角色,首先要分析馬勒的樂譜,「用你的方法去演出音樂,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才會演出真正的美麗音樂。」
和丈夫Jimmy同台工作,Anna形容「感覺很好」。作為音樂夫妻,他們一起創作音樂17年之久,彼此有很好的默契,亦是今次演出成功因素之一。談到丈夫,Anna眼中流露出深情和信任:「很開心有我認識、信任和了解的人,我感覺可以依靠他,讓他帶領我們。跟他一起工作,這感覺十分好。」
Anna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來港交流,尤其是喜歡和年輕歌手合作。「正如Jimmy說的,音樂帶來和諧,音樂的共同語言讓大家走在一起,這很刺激。我希望可以再次參與類似的活動。」
葉葆菁:古典音樂趨普及
活躍於香港古典樂壇的葉葆菁,是香港炙手可熱的女高音美聲歌唱家,經常獲邀在本地和歐洲一些重要劇目中擔任獨唱。
今次她演出的角色是聖母,服裝亦選擇純白露肩紗裙,配合角色。當她站在2樓包廂,從上向下俯首演唱時,聲音平和而有力,全場屏息而聽。
雖然之前有兩次演出馬勒的機會,但葉坦言,參加今次演出,雖然只有短短的20小節,仍感震撼,甚至有些緊張。「挑戰性在於,音樂很慢,又很靜時,突然將焦點放在你身上。你的聲音要很仔細,氣的運用又要很精準,所以我是緊張的,我怕我自己做得不好,就會影響了整首的交響樂。因為不只是關乎我自己,而是整個團隊工作。」
徜徉在古典音樂的樂池中,葉坦言自己很幸運。她說,古典音樂在港非主流,但現在越來越好,越來越普及,自己演出機會一個接一個。
為何喜歡古典音樂?她細細地品味道:「古典,就是永恆,即是可以存在很久,例如你聽古典音樂,你聽很多次都不會厭,就是永恆的,永垂不朽的那種精神存在。其實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音樂,就算我今次是第三次唱歌,我發覺我又學到新的東西,新的感受,還有你的人生經歷不同了,其實你每次表演就算是同一個曲目也好,你的感受也會不同的。」
梁建楓:音樂是國際語言
目前擔任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的小提琴家梁建楓,為首位贏取1992年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比賽第一名及1991年第19屆威廉.普林士(William Primrose)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的香港音樂家。
他直言今次演出規模龐大,在香港罕見。「觀眾很熱烈,因為其實在香港來說,二十幾年來,這首作品是沒有演過。」
對他而言,演出一大挑戰,是如何忠實地表達馬勒樂曲的原意:「馬勒的音樂有很多不同的指示,還有在譜上寫得很複雜,因為他想表達很多內心的情感,人和信念之間的磨擦,還有人和信念之間的一些爭執,所以很多情緒上的東西,我們的挑戰是怎樣把譜上,他所寫的東西全部都演出來。」
一生與音樂結緣,梁建楓形容音樂已融於其生活中:「其實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來的,對我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還有,學懂一種樂器和懂音樂,人生是挺豐富的。」
維港音樂節由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學院基金主辦,於7月15日至8月28日舉行,活動包括音樂會、夏令營、師資培訓交流團和各種社區節目等,目的是提高本地人才和藝術教育的水準。
大會在音樂會閉幕前一天(8月27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了公開綵排環節,供觀眾一睹香港與維也納音樂家們綵排的過程,並由Jimmy即場為觀眾講解作品的特色及音樂家的工作,加深了觀眾對音樂文化界的認識。◇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