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1日訊】這是一位偉大的慈母——
近80年,她不捨不棄,一直把三個智障兒子帶在身邊,為他們操盡了心;
為了守著他們,她至少70年沒出過村子;
因擔心自己死後三個兒子挨餓,她用數年時間存下三大缸稻穀。
她,就是活了92歲的湖北農村婦女孟阿香。
據知情人披露,老人一共生了9個兒女,養活了7個。由於是近親結婚,除3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智力稍微正常外,還有3個身高不足1.5米、又聾又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智障兒子。
1997年,老伴去世後,遠嫁黃岡的大女兒、大女婿,以及距家不遠的二女婿也先後去世,且各自家庭生活窘迫,無力照顧這母子四人,生活的重擔完全壓在了孟奶奶的身上。
生活雖窘困,她骨子裡卻要強得很,既不允許三個兒子去別人家討吃的,也不允許他們上村裡的紅白酒席吃飯。至於農活家務,更是她一人獨當。
為了守著三個兒子,就連8公里外的小女兒家,孟奶奶都沒法去走動。
村民介紹說,為了將糧食省下來,她平時儘量少吃米,到了吃苕(地瓜)的季節就吃苕,吃不完的苕就曬成苕絲,存放著過冬。
4年前,孟奶奶88歲時,還能耕種,她每年都會將糧缸裝滿。她說:「哪天我走了,三個兒子可以多吃幾頓。」她家的閣樓上擺放著六口大木缸,高約1.5米,直徑約1.5米,掀開蓋子,可以發現六口缸裡居然有三滿缸稻穀,估計有上千斤。
可是,她還是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
7月6日上午11時50分,孟奶奶突然在家中去世。就在幾天前,她還在叮囑四兒子,待自己百年之後,一定要掙錢照顧好哥哥們,「不要讓別人笑話我們」。
老人走了,但她攢下上千斤的3缸稻穀還在,這份不同尋常的母愛感動了許多人。
不過感動之餘,我和許多讀者一樣,對孟奶奶的境遇也充滿了不解的疑問。
有關報導說,孟奶奶所在的黃沙鋪鎮政府知曉了她的情況後,曾提出要把他們一家四口接入敬老院,供他們食宿終老。但她堅決不肯。去年年底,孟奶奶母子四人被列入精准扶貧物件,已向上級部門申報了移動搬遷工程,最高可獲4.5萬元扶貧救助。
這些當然是好事,可怎麼直到孟奶奶快90歲的時候,也就是她生前的最後幾年,當地政府才開始關心起她來呢?這之前孟奶奶的生活中怎麼就沒見他們的影子呢?
從報導中我們得知,孟奶奶生前一直住在湖北省通山縣黃沙鋪鎮孟壟村四門灣山腳下河邊一座破舊的老屋裡。隨著時代變遷,村民們陸續從山腳都搬到了靠近馬路的地方。孟奶奶一家建不起新房,在老屋裡住了多久沒人能說得清。每逢雨天,雨水就從瓦破梁殘的屋頂灌入室內,在不平整的地面積下一窪又一窪的泥水。在孟奶奶先前居住的臥室裡,懸著一盞燈泡,這是家中唯一的電器。誰能告訴我,這麼多年,「人民政府」在哪?「黨的溫暖」又在哪?
從報導中我們還得知,三年前,還有村民看見孟奶奶拖著年近九旬的身軀,在地裡吆牛犁地、插秧種田。正因勞動力有限,家裡四畝地只種了一半。孟奶奶心地善良,不與人爭吵,村民都非常敬重她。這幾年她不能勞動了,村民們進山勞動時都會順便幫她種下地、洗衣曬被子。村民們看到她家缸裡的穀子陳壞了,每年都會用新穀換一次。村民們都知道盡一己之力幫老人一把,怎麼沒聽說當地的「人民公僕」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呢?與「人民同甘共苦」,「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不是「人民公僕」的本分嗎?
孟奶奶心中有一愁,她說:「我兒子再傻,也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不管他們,他們只會更可憐,我今年92歲了,還能活得幾天?萬一哪天走了,三個兒子怎麼辦?」如果當地政府不是在她生前的最後幾年,而是早一點「知曉了她的情況」,早一點把她一家列為重點説明對象,她還會有這樣的擔心嗎?
在一個執政黨號稱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像孟奶奶這樣的孤寡殘障家庭理應及早得到政府的關心和救助,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樣,在社會財富持續高速增長,政府開支名列全球第一,「人民公僕」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同時,多年來孟奶奶卻不得不靠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起整個家庭,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國恥?#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