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2016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2016年的重點是應對塑料對海洋環境的汙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報告說, 科學家擔心塑料本身含有的、以及附著在塑料上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海洋生物中毒、不育、甚至基因突變。而人類如果大量食用有毒海產品,也會跟著遭殃。 報告說,海鮮食材一旦沾染了塑料汙染,人類攝入的有關塑料的化學物質機會相應增多,從而面臨健康風險。
塑料對於海洋的危害是長時間的汙染,因為塑料製品的分解速度十分緩慢。還不止如此,有的塑料汙染還會變成級細的微粒,飄浮在半空中,經呼吸進入人類體內之後,危害堪比汽車尾氣。




塑膠微粒危害魚類生長
中央社日前報導,科學家首次通過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對魚類生長產生直接影響。研究人員2016年6月初表示,歐洲鱸魚幼魚在實驗室裡的實驗顯示,暴露在海洋塑膠微粒環境下,阻礙授精卵的孵化,不利幼魚成長,削減活動力減少,更易遭到掠食,導致死亡率攀升。
塑膠微粒大小不超過5公釐,主要來自大型塑膠垃圾分解的小碎片,或者像洗面乳、沐浴乳或牙膏等產品中的柔珠。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海洋生物學家隆恩史泰德(Oona Lonnstedt)表示,「 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和最令人訝異的是,幼魚愛吃塑膠微粒,基本上就是塞滿塑膠微粒」,而忽略他們的天然食物來源——動物性浮游生物。
《今日美國》1月24日報導,每年三分之一的塑料包裝品「被垃圾收集系統漏掉」,而這些被遺漏的塑料量會達800萬噸以上,進入海洋。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時間能長達幾百年,不能發生自然的分解。目前,估計全球海洋的塑料污染量為1.65億噸。
報導說,全球塑料垃圾品還會丟棄在土壤中,海洋和土壤中的塑料垃圾佔全部塑料垃圾的70%。目前有效回收的塑料只有5%。
50年來,人類塑料的使用量增加了20倍;而在今後的20年內,塑料使用量還會增加兩倍;未來50年內,會增加四倍。
中國每人每年恐攝入約上千塑膠微粒
中國大陸海水汙染嚴重,不僅造成海洋生物處於瀕危環境,連百姓日常食用的食鹽也難逃一劫。據港媒2015年底援引美國《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月刊網站的報導,中國超市普通食鹽含有塑膠微粒,其中海鹽受汙染情況最嚴重,每磅(約454公克)含逾1,200粒塑膠微粒。而從鹽湖、鹽井和鹽礦中獲取的食鹽,每磅食鹽中也含有15至800粒。
此外,在食鹽中還發現了生產普通塑膠水瓶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還有聚乙烯(polyethylene)、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膠。
世界海洋日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首腦會議上首次被提出來,旨在慶祝人類共同擁有的海洋以及人類與海洋的聯繫,提高對海洋重要性的認識,並加強對海洋的保護。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