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6月1日,中國5月份的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和財新製造業PMI相繼出爐。兩個數據差距進一步加大,前者為50.1,與上月持平;後者繼續下降至三個月新低49.2,連續15個月位於50枯榮縣以下。
5月份官方製造業PMI與4月份持平
5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與上月持平。其中,大型企業下降0.7,為50.3;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分別上升0.5和1.7,為50.5和48.6。小型企業仍位於50枯榮線以下。
分類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50,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50。五個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比上個月下降,連續兩個月回落,說明需求繼續放緩。
生產指數為52.3,比上月微升0.1;新訂單指數為50.7,下降0.3;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0.4,上升0.3。
從業人員指數為48.2,上升0.4,低於枯榮線,說明用工量繼續減少;原材料庫存指數47.6,回升0.2,說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
5月份財新製造業PMI連續15個月低於50枯榮線
5月份財新製造業PMI從4月份的49.4下降為49.2,跌至3個月以來最低,並且連續15個月低於枯榮線。
在財新製造業PMI中,新訂單指數由上月的50跌至49.7,是3個月以來首次跌至枯榮線以下。新出口訂單更連續6個月在枯榮縣以下,並降到3個月新低。
生產指數連續第2個月下降,表明企業縮減了生產安排;從業人員指數也繼續下降,說明製造業用工規模繼續收縮。
分析:應避免進一步放緩 同時穩定貨幣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官方製造業PMI以國企為主要調查對象,財新製造業PMI指數更主要反映私營企業的活動情況。
有經濟分析人士表示,5月份官方製造業PMI沒有上升,財新製造業PMI繼續下跌,說明目前大陸經濟仍沒有明顯復甦。
財新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和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鍾正生都認為,這個經濟數據反映大陸經濟仍在底部徘徊,未來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避免經濟進一步放緩,他們都認為應該穩健貨幣政策。
5月9日被認為代表高層想法的「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也對過去依賴刺激的老辦法進行了否定,直接表示那種做法加劇了金融風險,並直言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還是有依賴刺激的因素,但是未來要放棄依靠短期寬鬆政策發展經濟的幻想。
香港財華網6月1日引述經濟學家的話,對中國的債務問題表示擔憂,債務是為了穩定經濟而採取刺激措施所要付出的代價之一。
這種刺激將使中國的信貸規模進一步擴張,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 JPM)經濟學家朱海濱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長期虧損、無法償還貸款的殭屍企業,這部分債務問題亟需解決。
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多次公開表示,過去幾十年來中共政府大規模印鈔票、增加信貸,但是對高額利潤的追求致使很多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樓市股市等資本市場,最終導致實體經濟的很多行業越來越衰敗、債務增加、樓市股市泡沫加劇。
附註:製造業PMI
製造業PMI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發展情況, 50是枯榮線,高於50說明製造業整體擴張;低於50說明製造業衰退。
該指數由新訂單指數(訂單)、生產指數(生產)、從業人員指數(僱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存貨)五個指數加權而成。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