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5日訊】6月13日媒體報導,中國第七大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原行長陶禮明死在河南鶴壁看守所,官方稱死因心臟病,但其家人質疑並促屍檢。報導還稱,知情人透露,陶具體死亡時間是6月1日。陶雖病亡於看守所,不過該案實已進入二審階段。
從時間來看,陶案2012年6月事發、12月底立案,2014年10月開審,2015年12月一審宣判,2016年6月1日陶病亡獄中,二審未及開庭。細究之,紀檢調查已半年,檢院又近2年偵查,從一審開庭到宣判又延了1年多,二審再拖半年還沒開庭,合計4年不能終審。
陶案歷時之長,顯示案情複雜、牽涉人多。但據報導,與陶禮明一同受審的,只有中郵儲另兩名級別不算高的中管。而陶隸屬的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則僅有一名主任被查,還是另案處理。此外,涉案的融資「掮客」朱軍(上海慧融投資法定代表人)也被另案處理。這可見,陶案被切割。會切割處理的,基本是大案。
從案情來看,陶案被控貪污受賄、挪用公款。陶禮明涉嫌受賄1,534萬人民幣(下同),挪用公款達3.4億元,8次違規發行國債達4.2億元。試想,如果不切割,實際金額多少?若以另案的上海慧融投資涉及部份,是109億元。
陶案雖被切割,但值得關注的是違規發行國債這部份。因為陶禮明能挪用公款炒股牟利的錢,就是從超發國債來的。據報導,陶超發的是憑證式國債,與之前的銀行票據案流程相似,憑證式國債的發行,不是單一部門、幾個人能操作的,陶雖貴為一把手也是很難一手搞定。
何況短短幾年8次密集超發,陶禮明彼時的母公司中郵儲集團、行業主管財政部、監管部門央行、銀監會等,如何一點知覺都沒有?據檢控,陶禮明8次超發國債的作案時間,是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
據公開資料,陶禮明2007年3月起擔任正式掛牌的中郵儲首任行長,此一職務是直接轉任,即此前,90年代末,他長期擔任中郵儲前身──國家郵政儲匯局局長。郵電分營始於1998年。因此,陶任儲匯局局長的具體時間不是1998年就是1999年。換言之,陶禮明幾乎是一上任就開始貪污腐敗。
陶禮明長期擔任大行高管,但個人資料公開能查詢的極有限,目前媒體僅知其岳父曾任中組部局長,其妻曾為銀監會正局級。而這樣的背景,或許能讓他90年代末掌國家肥缺,卻不至於讓他一上任就超發國債、作案5年安然無恙,繼續高升上萬億元金融資產的銀行行長。
陶禮明一上任就作大案,那他16年來經手的審批項目,很可能都有問題。除了陶案禍起的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原副廳長陳明憲窩案,至少媒體曝光還有江蘇交通等六大融資項目,違規貸款金額達百億元。除此,陶禮明挪用中郵儲國債專戶的公款,截至案發,還有4,271.8萬的缺口。以上這些還案涉何人?巨額資金又流向何處?
陶案在前期偵查、後期審判的各個環節,之所以如此耗時,除案情複雜、牽涉人多,不排除有更新或更高的線索出現。如今猝死的陶禮明沒能等到最後判決,此案眾多線索恐成斷點。官方稱他死於心臟病,財新網標題卻堅持他「去逝死因不明」。
截至目前,陶禮明是繼王益(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及張恩照(中國建設銀行),涉案最高級別的金融系統官員。無論如何,包括陶案在內的多個金融大案,能在胡習交接的2012年中啟動調查與偵辦,顯示兩人下決心清理江澤民時期的金融腐敗。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