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4日訊】6月13日,有大陸財經人士撰文表示,中國經濟已跌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好像還沒有甚麼解決辦法。
大陸財經人士、現任某網站首席財經評論員齊俊傑13日撰文表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就是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老百姓收入達到中等水平之後,一下子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陷入停滯的一種情況,然後就是通貨膨脹、資產泡沫,收入下降,再也起不來了。
齊俊傑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解釋道,跟養豬的道理差不多,當你發現養豬能賺錢的時候,你就拚命養豬,當別人看見你養豬賺錢的時候,別人也就衝進來養豬,然後供給增加。老百姓一天卻只能吃三頓飯,需求並不擴大。
所以最後養豬就不賺錢了,甚至開始賠錢,把之前賺的錢都賠了,還搞得村子裡到處都是豬。雖然能吃的起豬肉了(生活好了),但收入卻不再增加。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般的做法是有一家不再養豬了,而是做起了豬肉加工生意,從農戶變成了企業主,於是他的產品賣給了全世界,收入也就大幅增加,這就算跨過了中等收入陷阱。
那麼多少算中等收入呢?基本就在人均GDP一萬美元上下,中國現在剛好處在這麼個位置,也剛好出現了資產泡沫,剛好出現了經濟減速,剛好出現了庫存嚴重。
美國、日本、德國等這些發達國家也經歷過中等收入陷阱,但他們都憑藉自身的優勢化險為夷。
美國利用體制優勢和金融優勢,使自己總能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引領發展,還用美元吸收全世界的精華,闖過了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和德國連續搞產業升級,將重工業向輕工業,和電子科技工業轉化。最後變成高科技出口國家。
另外,這兩個國家都比較注意貧富分化問題,制定政策使國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成功的化解了中等收入陷阱危機,跨過了最危險的階段。
中國之前通過出口把很多的過剩產能輸出到了國際,但現在國際上已經飽和了,貿易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國內民眾收入過低,關鍵是大陸的貧富分化已經到了不可調節的水平,而貧富分化的背後是大量的資產泡沫和財富沒有消解,需要讓國內巨大的財富轉化為購買力,然後消耗過剩的庫存。
齊俊傑表示,中國的問題是庫存最多的不是消費品而是房子,房子不能出口,老百姓沒錢內需也消耗不掉。美國和歐洲以及日本韓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模式全都走不通。理論上中國已經掉到了一個陷阱裡,是不是中等收入,其實並沒那麼重要。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