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大陸綠地控股集團日前發布公告稱,將募資總額從此前的301.5億(人民幣,下同)下調至157.00億。有評論認為,此次綠地定增募資被砍一半,很可能是有政策風向大背景的,是證監會發布了新規,向樓市扔了一顆「炸彈」。
據每經網6月8日報導,6月7日晚,綠地控股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主動調整定向募資總額。同日綠地控股公告稱:「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經與保薦機構審慎研究,公司和保薦機構同時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了中止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審核的申請。」這個表述引發了業界關注。
不少業界人士表示,這可以被視為大型房企定向增發的風向標——上市房企未來通過A股市場定向增發募資將不那麼容易,而限制企業發債說明監管層不希望企業盲目擴展規模,去高價造地王。開發商們通過拍地王從股市「掙錢」的路可能會被堵死。這對整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和樓市都是一個大利空。
報導稱,如果證監會真的開始控制大型房企定向增發,將意味著房企憑藉地王身價的暴漲,從股市「賺」土地升值利潤這種事很有可能就不再那麼容易了。而且不僅股市的錢不好「掙」了,和定向增發有關的其它募資渠道的錢也不那麼好掙了。
報導認為,這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監管層很可能認為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風險正在變高,需要適度地給樓市降溫。
截至6月2日,大陸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合肥等熱點二線城市,共計22座城市已經產生了總價、單價或溢價率地王113個。遠高於2015年全年的95個,其中一線城市上海,二線城市南京、蘇州、合肥等成為今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而目前出現的這些地王半數以上被國企拍得。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地王頻出是因為貨幣寬鬆造成開發商從銀行貸款太容易,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貸款達4.61萬億,創歷史新高,其中近1/3(1.5萬億)投向房地產。而且,一季度新增貸款比去年同期多增9300億,近一半(46.3%)投向了住房按揭。
再有現在融資也便宜。除了這些國企從銀行貸款利率低之外,如今綠地、中海、萬科等大型房企的中期債券利率降至3%-4%左右。
還有觀點認為,一二線城市可供出售土地不多也起了推動作用。從上海來看,上半年土地供應緊張是「地王」頻出的重要原因。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上海中原市場研究中心資深研究經理龔敏表示,2016年,上海土地供應總量其實並不能算緊張,之所以出現地王頻出的現象主要因為上海宅地整體供應速度明顯放緩,今年1月至今宅地供應面積僅約120公頃,占供應計劃的15%;其次,土地市場存在區域供應不平衡,部分地區長期供不應求,偶然的土地推出必然會遭到房企搶奪。
根據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土地供應計劃表,上海今年全年將出讓商品住宅用地800萬平方米,為2013年以來最高。
大陸金融學家易憲容5月24日撰文說,地王的出現也是地方政府有意為之。地王的頻繁出現會推高或再拉動這些城市的房價。因為,一個個地王出現,不僅能夠推高當地土地的價格,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把當地房價進一步帶動,這就是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盤。
而地王頻頻在這些重點城市出現給民眾造成這些地方的房價在未來兩年至少還要上漲兩倍以上的感覺,給民眾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慌,所以大家現在希望趕緊擠上買房末班車。所以大陸有城市出現了買房形同買「彩票」現象。
有海外業界人士認為,中國大陸現在房地產行業的亂象起源於90年代江澤民當政時期,江澤民盲目大發展,使各個地方當局都大興土木,大搞土地財政,甚至和國企互相串通抬高地價,使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所造成的惡果一直延續至今。
責任編輯:蔡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