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大批運動員檢出興奮劑 普京:若涉藥屬應被禁賽

俄羅斯曝興奮劑黑幕 反思舉國體制

人氣 297

【大紀元2016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若水綜合報導)每天晚上,俄羅斯反興奮劑專家和情報人員都要在只點著一盞燈的昏暗廁所裏忙好幾個小時,再通過牆上一個巴掌大的小洞,偷偷地用乾淨尿樣替換含有興奮劑的尿 樣,以通過次日的興奮劑檢測——這種在電影中出現的情節,卻是俄羅斯前反興奮劑實驗室主任羅德琴科夫披露的事實。國際田聯對俄羅斯進行了禁賽處理,國際奧 委會也收到要求封禁俄羅斯的請求。但俄羅斯卻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運動員個人。類似的場景對中國人來說,似乎並不陌生——這就是所謂的「舉國體制」。

▲ 男士款是威士忌,女士款是馬提尼。把它們溶解在含興奮劑的雞尾酒裏可加強類固醇的吸收,減少被發現的風險。(AFP)
▲ 男士款是威士忌,女士款是馬提尼。把它們溶解在含興奮劑的雞尾酒裏可加強類固醇的吸收,減少被發現的風險。(AFP)(na)

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20日打破沉默,表示將全力支持對運動員普遍使用興奮劑指控的所有調查工作,同時希望這些調查屬於非政治因素。大批俄羅斯運動員正面臨著被禁止參加所有國際比賽的處分,包括今夏即將開幕的里約奧運會。俄羅斯體育界被舉報涉嫌多年運營系統化的興奮劑計畫。

被問到如何看待俄羅斯運動員在過去比賽中的藥物樣本中被查出違禁藥物時,普京回答說:「我很明確地告訴你,如果有任何疑點,他們都應被禁賽。體育容不下任何興奮劑藥物的侵入,這是一場關於誠信的戰鬥。現在俄羅斯對媒體關於興奮劑事件的報導有非常敏銳和強烈的意識。」

普京還說:「這次的調查是在對我們國家的政治動機限制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希望這次行動不會牽涉到任何政治問題。」莫斯科暗示,俄羅斯體育界因敘利亞和烏克蘭衝突而被西方單獨挑出來接受不公平懲罰。那麼真相究竟如何?

雞尾酒含禁藥

每4年一次的奧運會上,美國和俄羅斯從來是最不缺乏關注的兩個國家。1952~1991年解體前,蘇聯拿到的奧運會獎牌至今仍僅次於美國。解體後僅20多年,俄羅斯收穫的獎牌總數已在全世界排名第9位。

從2005年起在反興奮劑實驗室工作10年羅德琴科夫13日披露,有個先進的且獲國家支持的計畫,用以掩蓋這些關於服用增強性藥物的案例。他自稱研發出新的違禁藥,看起來是杯雞尾酒,實際上包含3種同化類固醇群勃龍、替諾龍和氧甲氫龍。這種藥能幫助運動員快速恢復體力,保持巔峰狀態。這杯神奇的雞尾酒幫助俄羅斯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贏得33枚獎牌,比4年前翻了一倍不止。

而研發新藥只是第一步,要把藥送進運動員體內還不被檢查出來才最重要。羅琴科夫稱此過程有多個部門合作,環環相扣,「像瑞士鐘錶一樣精確」。俄羅斯特工使用一種羅德琴科夫至今都沒搞明白的方式,能在不破壞安全碼的情況下打開已上鎖的特製尿樣瓶。羅德琴科夫說:「當大家正為奧運冠軍歡呼慶祝時,我們正忙著換他們的尿液。」

據悉,俄羅斯隊拿下的15枚獎牌得主都出現在羅德琴科夫的尿液替換名單上。據估計,到索契冬奧會結束時,被銷毀的違禁尿樣最多達100份。羅琴科夫還被普京授予頗具聲望的友誼勳章。

《星期日泰晤士報》和西徳廣播電臺獲取的2001~2012年各項大型世界性比賽的運動員血檢數據庫,包含來自208個國家的5千名運動員身的12,359個樣本,顯示80%俄羅斯所獲獎牌都沾染興奮劑嫌疑,30%俄羅斯運動員被查出使用興奮劑。

前蘇聯的故事

俄羅斯的興奮劑醜聞其實是蘇共統治下的前蘇聯的延續。1970~1980年代,蘇維埃政府體育委員會命令數個研究機構研發「體能增強輔助品」,並「提高它們能在奧運會上使用的可能性」。國立烏克蘭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學研究所前負責人卡連斯基說:「在那個年代,運動項目的生物學和藥理學研究是蘇聯體育的重要發展方向。組織、資助我們完成這些研究的都是一些上面下發的秘密指令。所有人,包括官員、教練、隨隊醫生、醫藥學家都處在巨大壓力下。黨對我們沒什麼別的要求,就是要製造冠軍。」

蘇聯1970年代就研發出「自採血興奮劑」,並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大肆使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直到21世紀才開始用檢測血紅細胞含量的方式辨別,但因檢測方式價格昂貴至今沒有大面積推廣。1989年漢城奧運會,蘇聯更在60公里外花250萬美元建立船上秘密實驗室。所有運動員的藥檢樣本上交前,都會先送到這裏。如果不能過關,運動員就會「被受傷」而退出比賽。

在國家組織下無所顧忌地使用興奮劑,幾乎被蘇聯人視作理所當然。蘇聯代表1991年在挪威反興奮劑大會上表示,240名頂尖蘇聯運動員中,44%認為興奮劑「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直到蘇聯解體,世界都沒能拿到實際證據來大規模懲罰蘇聯的興奮劑問題。

責任推給個人

去年11月,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獨立調查機構揭露俄羅斯田徑界大規模服用興奮劑的醜聞。國際田聯隨即中止俄羅斯的會員資格,並對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全球禁賽。也有人呼籲國際奧委會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但從來沒有國家因興奮劑問題被全面禁賽,之前禁賽多因政治原因。

羅德琴科夫隨後被強迫辭職,反興奮劑實驗室也被解散。由於擔心安危,羅德琴科夫搬到美國洛杉磯。而在俄羅斯,和他關係密切的2位同事在連續2星期內意外死亡,其中一人在他逃離後不久已辭職。羅德琴科夫在美國電影製作人福格爾安排下接受了為期3天的採訪。後者正在拍一部紀錄片。

面臨禁賽壓力,俄羅斯終於承認了興奮劑醜聞,卻把所有責任推到運動員個人頭上。俄羅斯體育部長穆特科13日首次公開道歉,稱「犯下一些錯誤」。但他避開所有對國家體系的指責,把全部責任丟給運動員:「對於那些試圖欺騙我們的運動員,我們表示十分難過,也很遺憾世界沒有儘早抓住他們。我們難過是因為俄羅斯對待體育一直保持最高標準,反對任何威脅奧林匹克精神的行為。他們使我們蒙羞。」

穆特科還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上發文說:「俄羅斯田協領導層,以及違禁運動員和他們的教練都犯了嚴重錯誤,我們對此感到羞愧。」輿論認為,俄羅斯正試圖放低姿態,以獲取田徑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的機會。按照國際田聯公布的時間表,他們將在6月17日開會,最終決定是否對俄羅斯禁賽。

舉國體制弊端

從前蘇聯延續至今的興奮劑醜聞其實就是所謂的「舉國體制」。這是指調動全社會資力、物力操練少數菁英運動員,盡最大力量在國際大型競賽中奪取最多獎牌的做法,因國家的絕對控制壟斷能力及用之不竭的財力,將與其實際國力、人民身體素質、體育水平不相符的國家在很短時間內送上國際競技高峰。

舉國體制由前蘇聯在1950年代創建,後為絕大多數共產極權國家仿效,包括前東德、羅馬尼亞和中國等。這種唯奧運金牌是尚的功利體制下的體育制度,與普世體育自由精神相違背。

舉國體制的弊端包括:國家資源的使用嚴重顛倒輕重,不顧國民體育與趣愛好和強身健體的需要;數十萬計運動員成為犧牲品,很多人因運動過量成為殘廢,或因缺乏文化無以謀生;道德淪喪,使用禁藥。中國也存在類似現象,例如女子泳隊和田徑馬家軍都被發現使用禁藥,而她們也都是官方行為的犧牲品。◇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俄羅斯田壇爆興奮劑醜聞 恐遭全球禁賽
被裁決服興奮劑 澳洲34名橄欖球球員停賽一年
王軍霞舉報馬俊仁強迫隊員使用興奮劑的背後
馬家軍興奮劑內幕曝光 曾獲薄熙來谷開來支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