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美國自1994年開始實施食品營養標籤迄今,目前逾80萬項產品有食品標籤。隨著科學研究的日新月異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20年前的食品營養標籤相關規定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二年前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著手進行修改相關規定的工作,近日已完成,預計新規定將在2年後上路實施。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5月20日報導,週五(5月20日)上午,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在其對應兒童肥胖問題的「動起來」(Let’s Move!)活動中,宣布食品營養標籤的新規定。
根據新規定內容,未來食品營養標籤要求卡路里(calories)含量的標示,應以更大及加粗的字體呈現,並且要求現有的糖份標示,加列有關「添加糖」(added sugars)含量的標示。此外,每次用量(serving sizes)的標示規定,要求配合實際情況做合理陳述,因此未來小包裝的薯片,不應標示成二或三次的食用量。
Vitamin D & potassium added along w/ required calcium & iron on #NutritionFacts Label go https://t.co/RL1mFsVjgo pic.twitter.com/I0kPVms5YO
— U.S. FDA (@US_FDA) May 20, 2016
米歇爾在聲明中表示:「對全美家庭來說,這項食品營養標籤的實質改變,將可促使他們做出正確且必要的健康選擇。」
FDA局長、醫學博士羅伯特‧M‧卡里夫(Robert M. Califf)說:「更新後的食品營養標籤,將提供消費者,在更知情的情況下選購食物,做出最佳選擇是讓人們降低心臟疾病及避免肥胖的重要步驟之一。」
這項重大變革起因於科學研究的發展,在1990年代開始引進營養標籤制度時,脂肪是備受關注的焦點,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卡路里含量。未來字體變大後的卡路里含量標示,很難忽視它的存在。

「每次用量」的標示,仍放在標籤頂端的明顯位置,除要求配合實際的食用情況陳述,也要求使用加大的粗黑字體。至於「每次用量」的計算,不應基於多食用營養成分的想法,而是要讓消費者了解每次食用的卡路里含量。
Facts Label highlights calories & servings. Info to help consumers make healthy food choices https://t.co/4wkYa7nfj0 pic.twitter.com/8xLO1KlmvB
— U.S. FDA (@US_FDA) May 20, 2016
這次修改也反映了營養倡導者長期以來要求標示添加糖的主張,讓消費者知道內含的天然糖成分及添加糖的含量。
其它改變還有,將維生素C和維生素A改列非必要的標示選項,由廠商自行決定,另鑑於美國人對鉀及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因此將此二項列入必須標示的成分。鐵和鈣仍是必須標示的成分。
由於是FDA第一次修正標示規定,食品業的反映不一,有人不贊成有關添加糖的標示規定,有人贊成。雜貨製造商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則支持有關卡路里的標示新規定。
大多數食品業者有二年的時間更換食品營養標籤,而年銷售額低於1千萬美元的小型食品業者,則有3年的調適期。
根據聯邦政府的研究,77%的美國成年人表示,購物時會看營養標籤內容。目前逾2/3的美國人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因此新的食品營養標籤可幫助美國人吃得健康,降低體重。#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