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尚綜合報導)4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部長級會議,來自40個國家的部長級領導參加了本次以「防止衝突」為主題的會議,其中20多個國家為衝突不斷的國家。會議討論了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受衝突影響的弱勢國家,並在會後通過了斯德哥爾摩宣言:各國將加強防止衝突、維持和平的努力。
40個國家的部長級領導人參加
該會議由瑞典國際發展合作部大臣伊莎貝拉‧羅文(Isabella Lövin)和東帝汶的財政部副部長赫爾德‧洛佩斯(Helder Lopes)主持召開。
本次會議聚集了國際和平建設和國家建設對話組織(Internationella Dialogen för freds- och statsbyggande)的40個國家的部長級領導人。據瑞典政府和國會的對外援助機構(Sida)4月8日消息,瑞典國際發展合作部大臣、國際和平建設和國家建設對話組織總負責人伊莎貝拉‧羅文說:「我們不能讓更多的國家如同敘利亞、阿富汗或索馬里一樣陷入癱瘓。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人道援助需求在短時間內翻了三倍,世界不能承受更多的難民,因此要有一個新的動力、長遠的打算與建設和平的措施。同時也需要有政治意願,並且鼓勵其它國家有更多的成員參與。」
該會議通過了「斯德哥爾摩宣言」,這是一項加強防止衝突和建設和平投入的行動計劃。該宣言的具體內容是在對弱勢國家的投入新策略(New Deal)的基礎上確立的,並將成為實現聯合國在去年備忘錄中提出的全球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種方式。
強大動力是合作
與會者認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普世價值,無論國家貧富都適用。在一個急需可持續發展方案和共同承擔責任的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國際社會需要做到不落下任何一個成員國,要為最落後的國家伸出援手,只有這樣,世界才能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確認,和平與公正是在人權、公民、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方面的發展目標。國際社會需要接受這一共同的戰略,以建立和平與包容的社會,並推動社會發展與人權進步。
七國集團的特使和東帝汶的前財政部長艾米利亞‧皮爾瑞斯(Emilia Pieres)指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各國之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彼此相互聯繫。
她說:「在世界一個地方的衝突會影響到其它國家,民眾會為了安全而成為難民。因此,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跨越國界,一起努力解決衝突的根源。 我這裡所說的也包括民間社會,特別是年輕人。」
「預防衝突」最重要
與會者認為,和平與安全、發展、人權以及法治的議題緊密相關,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從整體角度加以應對。國際社會需要在國家、地區以及國際層面緊密合作,打破橫向合作的壁壘,才能實現真正的改變。
2011年在釜山採納的新策略是基於來自阿富汗、索馬里、塞拉利昂和東帝汶的經驗。斯德哥爾摩4月5日通過的宣言還重申,有必要進一步落實新策略。
聯合國副秘書長、瑞典前外交大臣揚‧埃利亞松(Jan Eliasson)應邀出席了斯德哥爾摩的會議。他強調,預防戰爭和衝突是聯合國建立框架的基礎。他說:「防止戰爭和衝突是聯合國每個成員國的事,更是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事。」他同時認為,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不僅是貧困國家的事,也是富有國家的事。
斯德哥爾摩宣言的具體內容強調,宣言參與國應加大力度消除暴力和戰爭的根源、發展一個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策略,並更加協調和有效地利用援助。宣言中也明確了聯合國第1325號決議關於婦女、和平與安全的事項。瑞典外交部長瓦爾斯特倫(Margot Wallström)也出席了論壇座談會,並強調沒有婦女參與和沒有對婦女權利的尊重不可能得到穩定的和平。
責任編輯: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