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新年過後,大陸一線城市房價飆升的話題,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近日大陸網上一篇關注民生的文章揭示了在大陸貴的不只是房價,文章提到,如果每個家庭每月收入多少才能支撐生活,恐怕很多人知道後會「手抖」。
網曝大陸各地安全感工資榜
近日,大陸網上一篇文章引發眾多關注。該文章表示,大陸的一些較高消費城市,至少月收入要在5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心理才能有安全感。
文章舉例說,上海需要月均收入9250元、深圳8780元、溫州8020元、杭州7880元、廣州7750元、蘇州7320元、廈門6600元、青島6260元、南京5980元、成都5660元、天津5350元、大連5000元。
在北京生活,以30歲男性為例,算上房子、車子、孩子教育、照顧父母、日常開銷、休閒娛樂、退休生活的開銷,按60歲退休,如果工作30年加上退休後20年的時間,共計需要花費近693萬元,相當於平均每月1.925萬元。
文章說,一套地段一般的普通兩居室,平均房價300萬,還要加上15萬的裝修費;
一輛差不多的車子起碼10萬元,如果10年一換,其它費用(油錢、過路費、保養費等)平均每月1000元,30年下來總計一共66萬;
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就算成績好、身體好、花錢少,最省也得60萬;
如果每個月給夫妻雙方父母各500元,每月1000,30年是36萬;
外出旅遊、看電影、聚會應酬等,一年按2萬算,30年是60萬;
柴米油鹽醬醋茶、物業天然氣水電費、寬帶費電話費交通費、醫藥費,一家三口每月至少3000元,30年是108萬;
退休後每個月2000元生活費,20年是48萬。
大陸民眾頭上的「三座大山」
中國老百姓把「醫療、教育、住房」稱作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三座大山」,而且壓得幾乎喘不過氣,價格超高超出了佔人口大多數的普通民眾的負擔能力。 5年前就曾有評論表示,在中國有一則民謠:「上學把家長逼瘋,買房把家底掏空,治病不如提前送終。」
有評論表示,90年代以來,學費、醫藥費、房價的漲幅大大超過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比如教育,中國大學學費從1997年開始大幅上漲,截止到2007年共上漲了超過25倍。2007年時中國一個城市居民負擔4年制大學生平均需要16年的全部收入,農民要19年,中西部地區的農民要26年。
而同一時期在美國,平均一個4年制大學生的花銷大約是一個人1年零2個月的收入,而且美國大學有多種獎學金項目,大約60%的大學生可以獲得其中一項或多項資助。即使在印度,最著名的尼赫魯大學每學期的學費和住宿費總共相當於人民幣70元。
從醫療來看,公開數據顯示,1990年中國醫療費用總支出為780億元,個人承擔的部份占20%;2000年醫療總支出大約為5200多億元,個人承擔的部份佔到80%。
《金融時報》曾在2015年發表題為《中國醫療界:亂了腳步》的文章表示,中國醫療系統一直腐敗嚴重,行賄受賄情況嚴重,醫院高達一半的收入來自處方藥導致患者就醫成本高,醫患糾紛多。
責任編輯: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