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談兒子玩電子遊戲(五)

人氣 16

(續上期)5.孩子違規怎麼辦?

孩子在不能玩的時候玩,或者玩電游超過規定時間,你三令五申,他還不肯停機,我們怎麼辦?

有些家長採用的方法基本上是近乎始於無休止的「請求」,例如:」Eric, 時間到了,應該停下來了。」10分鐘後,Eric還在興緻勃勃地刺殺妖魔鬼怪。以上場景重複好幾次,如果你今天好運,Eric終於依依不捨地停了機。運氣不好呢?你終於火山爆發,衝上去把線拔了,氣急敗壞地說:」你兩個星期不能玩電游了!」Eric 氣憤填膺含淚奔向他的房間,「彭」的一聲關上門,恨恨地留下一句:「我恨你!我希望沒出生在這個家!」留下你呆呆地站在那:「我做錯了甚麼?我為甚麼會生出這樣的孩子?」你整晚徹夜難眠、擔心、無助、心痛。

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自控力差,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們要求孩子不再犯錯誤,是完全不現實,是違反孩子發展天性的。

我兒子也經常有違規的時候,比如週末早上,我家規則是不能玩電游的。他就起個大早,趁我們還在睡覺,偷偷溜下樓玩;還有的時候,說是玩1個多小時,2個多小時過去了還在意氣風發地殺妖魔鬼怪。他無數次晚上偷偷把iPad拿到房間,我有時也心平氣和但嚴肅地提醒他我們的制度,但也沒有次次都戳穿他的小把戲,只是把iPad拿到樓下,看到哪天兒子心情還好,就心平氣和地說:”晚上不要把iPad拿到房間,好嗎?媽媽想要你好好休息。」 然後繼續引導。

我經常徵求兒子意見:「晚上上樓睡覺前,你覺得你可以自己控制不把iPad/電腦帶見臥室,還是希望媽媽幫你,晚上把iPad/電腦拿到媽媽房間?」很多時候兒子更希望我能把所有電子產品拿走。我告訴兒子:」為讓你晚上休息眼睛,媽媽幫你個忙,把電子產品拿走。但有時我不拿走,希望看到你能控制自己,晚上不把iPad/電腦帶進臥室。如果你能做到,媽媽會把iPad/電腦留在樓下。媽媽希望能看到你有控制能力,因為上了大學,你自己將掌控甚麼時候玩,玩多長時間。」

孩子10歲之前,當孩子違規時,馬上指出是應該的,當然我們一定要保持情緒平和,就事論事,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把重點放在總結錯誤上。相反,過激的情緒化處理往往會導致孩子情緒激化,反而失去理智反思的機會。

但當孩子11歲以後,每次孩子違規你都「當場抓賊」的方法,不僅效果不好,也讓孩子感覺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監視」他們,這種不被信任的感覺阻礙孩子自控力的培養,對親子關係也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一個朋友講她的一位朋友看到兒子與同學玩網絡遊戲就來火,衝著兒子痛罵,同學那頭都聽到這位媽媽的歇斯底里。青春期的孩子,不讓他幹的事(特別當家長態度強硬時),他偏要與你作對。在當頭兒,撥電源線,砸遙控器,大聲吼叫,這類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實在是不可取,只會增加孩子對你的牴觸情緒,把孩子往更沉迷電游的路上推。

交流是一門藝術,與孩子的交流更是如此,需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與他們交流。有效的溝通不是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而是要冷靜考慮時間、雙方情緒狀況、從甚麼角度說、怎麼說、以甚麼樣的切入點去說等等因素。也許需要等幾天找到合適的時機,這時大家情緒平和,你也比較有準備,孩子才比較能考慮我們的想法,這樣往往會事倍功半。

我現在主要原則是:希望幫助兒子在離開家庭走向獨立之前,通過逐步的鍛練,建立起正確有效的自控力。主要方法是:在兒子違規的時候,我有時也會指出問題:「不是有規定現在不能玩嗎?」,表示我對他行為的不滿;也啟發兒子找能自控的方法;有時會心平氣和地說:」自控確實不容易,是嗎?沒事,慢慢來,下次再努力!」表示我對他的理解和期望,因為我堅信:溫柔的鼓勵遠勝於嚴苛的指責。別指望幾次交談或管教,孩子就老老實實一勞永逸。如果你孩子真是俯首貼耳、循規蹈矩而缺少主見的孩子(也許沒這樣的孩子),你又得對這樣孩子的今後生活操心和擔心了。

我經常告訴兒子:」Integrity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even though there is nobody watching you”.(誠信是即使沒有人看著你,你也會做正確的事)。

我希望對兒子的正面影響,不僅限於他未成年之前,而且希望在他成年後,在他願意聽我的時候,我還能說上兩句;在他需要聽眾的時候,希望他知道,家永遠是個避風港,父母永遠是他最忠實的聽眾。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2025年僑臺商食品產業低碳轉型研習班
喬州《宗教自由法案》提交州長坎普簽署
喬州在與佛州和阿拉巴馬州長期「水資源之爭」中再次獲勝
喬州二所大學成為雇主偏好的「新常春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