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曉真報導)近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社在其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中承認,其政治敏感度不高,對個別文章刊發政治上把關不嚴、出現紕漏。
2014年12月15日,中共前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曾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但一週後,令落馬。
1月25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求是雜誌編委會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該社在通報中表示,要糾正政治敏感性不高、輿論導向作用不夠的問題。
此外,該社還承認,對個別文章刊發政治上把關不嚴、出現紕漏。並聲稱,要增強政治鑑別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2015年6月30日至8月31日,中央第四巡視組對《求是》雜誌社進行了專項巡視。
10月18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2015年中央巡視組巡視反饋情況,透露中央第四巡視組對《人民日報》及《求是》雜誌社這兩家中共喉舌媒體的巡查結果。
反饋指兩家媒體存在有償新聞、新聞敲詐等屬經濟貪腐的情況,並直指它們存在「違反宣傳紀律」、「政治上把關不嚴」等問題。
對《求是》雜誌社反饋的問題有,廉政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對權力行使缺乏有效監督,個別文章刊發政治上把關不嚴,出現紕漏,同時存在刊發關係稿、人情稿的問題等。
微信公號時局眼(ID:Shiju-yan)對此發文表示,對《求是》雜誌社的反饋「個別文章刊發政治上把關不嚴,出現紕漏,同時存在刊發關係稿、人情稿的問題」讓人想到令計劃落馬前一週,《求是》還曾發表他的署名文章。
文章說,《求是》是中共中央直接主辦的黨報黨刊,在此發文,絕不是件隨便的事。據統計,《求是》的作者中,省部級以上高官文章占總量的40%以上,中共當局領導人的文章約占總量的5%。
時局眼的文章還披露,有體制內官員表示,《求是》是大部分高官的「必讀書目」,所刊發文章代表著「風向標」,如果能在《求是》上發表文章,也常常被視作一種「肯定」和「政績」。
據悉,2014年12月15日,《求是》雜誌頭條刊登中共政協前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前部長令計劃的4000字長的文章,其中令計劃至少16次提到習近平。
2014年12月22日令計劃被宣布接受調查。
責任編輯: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