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8月4日發布工作報告,報告表示IMF應該推遲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任何升級行動,報告認為人民幣在滿足納入SDR的各項金融標準方面表現不一。針對這一推遲人民幣國際化的舉動,有媒體分析表示,美國和歐洲的立場出現分歧。
IMF:應推遲人民幣加入SDR
IMF在4日的報告中表示,作出這一決定和政治因素無關。報告認為,應該把針對SDR貨幣籃子的任何調整都推遲九個月,直到2016年9月。報告稱,人民幣在「可自由使用」方面,也就是廣泛用於國際支付及匯市交易上,仍需加以評估。報告顯示人民幣在金融條件方面的表現不一。雖然人民幣在跨國交易的使用日益增加,在亞洲的交易量龐大,但在北美的交易不多,在國際債券的使用也不普遍。
IMF表示,人民幣2014年占官方外匯資產的比例為1.1%,排名第七,落後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和加元。
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計國際債務證券餘額占全球債務證券總額的0.6%,全球排名第八。
有評論認為,人民幣是否加入SDR,是否能夠真正獲得國際化貨幣地位,歸根結底,比起其它國家的支持或反對,更加重要的始終是中國自身的經濟及社會發展狀況。
目前SDR貨幣籃子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
美國和歐洲意見不一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對於人民幣是否加入SDR的問題美國和歐洲意見不一。美、日兩國認為對此應當「慎重討論」,但歐洲德、法、英三國則力主「即使為了加快人民幣的交易自由化也應當儘快將其納入SDR」。
歐洲與中國的經貿聯繫日益密切。歐盟希望人民幣納入SDR後能夠幫助歐盟和大陸建立更多的投資與貿易合作,但是美國不願看到人民幣對美元構成挑戰。香港媒體認為,這種根本立場上的差異導致了雙方意見的必然分歧。
美國自採取「重返亞洲」戰略後,抑制中共對外擴散、威脅周邊國家。美國不參加中共發起的亞投行,以及把中共排斥在環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之外,都是美國國內要遏制中共的聲音愈來愈強的反應。遏止人民幣國際化也是抑制中共的反應。
中共救股市被批令市場化後退
大陸股市從5月28日開始下跌,尤其是6月中旬的15個交易日,股市暴跌了30%以上,中共為了阻止股市下跌大舉救市,中共採取了不允許國企減持以及籌集了5萬億元人民幣救市,甚至動用公安嚴查惡意做空等四十多條「救市」措施。這些措施被國際金融界以及部分大陸金融人士批評為令中國市場化後退。
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日前公開表示,因股災而引發的中國救市措施受到不少西方媒體重點關注,中共救市是「操縱市場」。傑克盧說:「應當改變高度集中的產業體制,以便轉型為更為消費導向的、更具競爭性的市場體制。」中共「高調宣揚改革,然而那種改革卻是破壞性的。」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