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荷蘭報導)荷蘭報紙《金融時報》(Financieele Dagblad)於8月26日報導,荷蘭上市公司布魯內爾(Brunel)職介機構由於無法容忍「持續不斷的腐敗和行賄」現象正在撤出尼日利亞。
報紙引用該機構首席執行官凡白納飛(Jan Arie van Barneveld)的說:「安全風險和官僚作風使我們根本就無法保證未來在尼日利亞的服務質量和給員工的安全提供保障。」
白納飛還說:「事實上要在那裏經營,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避免違法,從而給我們的員工帶來人身上的危險,即使我們將雙方條律上的不同考慮在內也無法做下去,我已經受夠了。」
FD稱,布魯內爾在將近40多個國家有業務,在過去的幾年裡,僅在尼日利亞的收入就有1億歐元之多。該公司的尼日利亞客戶還欠它幾百萬歐元的債務,而且也沒有新的客戶進來。
由於考慮到法律後果,凡巴訥費爾德拒絕透漏問題的細節,不過他說:「我們跟那裏的石油和天然氣大公司做生意,這些公司是當地的大佬們開的。他們明確告訴我們的員工說只有先給某些人提供「方便」,他們才會買單。顯然,這意思是要給錢才行。」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實體國,但腐敗現象嚴重,在透明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列出的175個腐敗國家中,該國排在136位。然而,報紙媒體指出,新當選的總統布哈瑞(Muhammadu Buhari)已經承諾要將治理腐敗作為首要任務。
曾經做過荷蘭公訴人,現在阿姆斯特丹的眾達(Jones Day)律師事務所做刑事調查員的維爾布魯根(Aldo Verbruggen)告訴《金融時報》說他寧願「撤出」成為一種趨勢。
維爾布魯根分析說:「我們將看到在未來的幾年裡,更多的公司由於拒絕腐敗,要守誠經營而撤出那些國家。大公司越來越多地使用風險模式來評估腐敗對他們的業務可能產生的影響。」
責任編輯:文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