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食物真相:魚,不是用來吃的

人氣 107
標籤:

與我們所認為的恰恰相反,魚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保持河水、湖水和海洋清潔的。作為食腐動物,魚在食物鏈中佔有很高的位置,它們可以將水中的任何東西都處理掉——因此,它們會受到很嚴重的污染。

1、吃魚者血液中DDT含量高!
美國南加州近海水研究計劃的負責人指出:吃魚的人血液中的DDT含量比不經常吃魚的人高出五倍多!

2、健腦食物?重金屬化學毒素庫!
魚並不是健腦食物,在所有海洋魚中都能找到甲基汞(Methyl mercury),這種神經毒素會損傷大腦和神經系統。實際上,無論是海水還是淡水中,魚的血肉和脂肪都會攜帶相當高含量的鉛、汞和各種化學殘留物,甚至要比他們生活的水域所含有的化學物質還高數千倍。美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84%的海產品都汞含量超標。

3、吃魚會聰明? 變笨才對!
我們的海洋充滿了多氯聯苯(PCBs)污染物,並集中殘留在了魚的體內,儘管這種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已經被世界上很多地方禁止。多氯聯苯會致癌並影響神經發育——包括短期記憶和學習,以及損害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能力!

4、魚很沉默,但會疼。
很多人不忍心吃貓狗,也不敢看殺雞或豬牛羊,卻能毫無負擔地吃魚。因為它們是沉默的,不會表達自己的疼痛。實際上,魚類同樣有大腦和神經系統,正像所有動物包括人類一樣能夠感受到疼痛。你看見過魚流淚的眼睛嗎?

5、魚多得吃不完?瀕危!
WWF世界野生動物組織報告顯示,全世界40%的海洋漁獲因為沒有經濟價值,最終都被拋棄了,即每年有3800萬噸魚白白死亡。

6、可怕的海洋死亡帶
海洋死亡帶正在全世界各地不斷擴張,海豚等魚類大量死亡,為人類拉響了警報。在全世界許多國家,漁場造成的營養物污染比人類自身造成的還要多——排泄物、抗生素、化學物質、框架材料、殘餘的食物造成了水質的富營養化,直接導致了藻類爆發性的繁殖。過量繁殖的藻類會降低海水的氧含量並促使氨和甲烷的產生,而這會毒害當地的海洋生物,從而出現大片的海洋死亡帶(Ocean Dead Zone)。

7、水產養殖不可持續且危害健康
水產養殖場的養殖的魚比全世界養的牛還多。他們在水產養殖場承受著疾病、擁擠、互殘和其他殘酷行為所帶來的痛苦。40%的養殖魚類在他們還沒被屠殺前就已經死去了。網友引用某水產老闆的話:海鮮100%都有抗生素,避孕藥1週餵2次,不僅添加抗生素,有的還用福爾馬林泡,餵死老鼠等動物屍體,當地人根本不吃。

8、不吃魚吃甚麼?我們有更健康的選擇!
魚的新定義應該是:蛋白質和脂肪的一種混合物,並加入了大量有毒的化學物質做調料。此外,在許多魚中發現的蛔蟲是半透明的,很難被查看到。(見(美)彼得.博爾西《原來吃素最健康》)。
讓魚類遠離你的餐桌不僅是為了它們,更是為了你自己的健康。如果你想補充歐米茄3脂肪酸,亞麻籽、奇異籽、火麻仁、芝麻、核桃、杏仁、海藻、牛油果都含有豐富的歐米茄3。另外,黑豆、紅腰豆、白色花椰菜和抱子甘藍也是很好的食物,用來替代你心目中的「魚」再健康不過啦!
魚說:我也有淚,你看不到,因為我在水裡!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台灣女力展翅國際 紐約分享性平佳績
亞特蘭大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徵才公告
2025美東聯合臺灣運動會資訊
共和黨主導的法案限制投資公司在喬州持有的房產數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