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中共將廢除銀行借貸上限,試圖注入信貸來刺激它放緩的經濟,併進一步開放曾經嚴密控制的領域。不過,外媒評論,中共央行已經三次降息以降低借錢成本,但是信貸需求繼續疲軟。
週三(24日),中共國務院發佈一份草案,放鬆該國長期以來貸款-存款比例最高為75%的限制。在此之前,當局四月份啟動了等待已久的存款保險制度。這是走向放開國內利率和促進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本配置的關鍵一步。
《金融時報》6月25日報導說,廢除貸存比例上限可能在明年寫入法律,它將允許中國的銀行更像世界其他國家的同行,尋求不同來源的資金,比如銀行間市場。中國銀行整體貸存比例大約為65%,相比之下,澳大利亞銀行系統的貸存比例為113%。
然而,報導說,這些改變預計不會導致新一輪放貸,因為對於信貸增長而言,借款人疲軟的需求和銀行青睞低風險是比貸存比例上限更大的拖累。
小金融機構預計將是這個行動的重要受益者,因為它們的存款基數不如大銀行,更加受到上限的制約。
根據凱投宏觀,中國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貸存比例都小於65%,而許多小銀行已經抵達75%上限。
在這項宣佈之後,銀行股上升。小借貸機構如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的股價上漲5%。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股價上漲1%。
花旗集團中國研究主管沈明高說,新動作再次旨在放鬆小銀行的融資限制,以鼓勵更多放貸給小企業。小企業常常被國營銀行排斥在外。
中共央行今年已經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四月份降準100基點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動作。
然而北京對市場機制的擁抱也僅止步於此。週四的官方聲明說,去除貸存比上限將加強金融機構更多放貸給農業領域和小企業的能力。
中共央行在過去七個月已經三次降息以降低借錢成本,但是信貸需求繼續疲軟。同時銀行難以維持利潤率,因為先前放開利率的行動迫使它們支付更多利息給儲戶。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