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惠綜合報導)美國第三大化工巨頭杜邦公司(DuPont Co.)與華爾街赫赫有名的激進投資者佩爾茨(Nelson Peltz)及其旗下特里安基金管理公司(Trian Fund Management LP)長達兩年的股權代理人之爭在5月13日的杜邦股東大會上以杜邦勝出落幕,這顯示出激進投資者對那些跑贏股市大盤的公司的影響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杜邦董事席位之爭以完勝落幕
在5月13日的杜邦年度股東大會上,杜邦公司的前三大股東——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貝萊德公司(BlackRock Inc.)和道富集團公司(State Street Corp.)三大指數基金管理公司連同散戶股東投票支持杜邦公司,令杜邦獲得70%投票支持的壓倒性勝利。
杜邦的董事會主席兼CEO庫爾曼女士(Ellen Kullman)在投票結果宣佈後表示,她感謝投資者,同時對杜邦的決定所獲得的「非常鼓舞」的反饋感到欣慰。
庫爾曼女士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耗費大部份精力說服董事會成員和股東,堅持稱杜邦公司的方向沒有判斷錯誤,而且董事會席位也不是隨隨便便或者在壓力下就被授予出去的。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杜邦擊敗激進投資者佩爾茨及其旗下最有影響力的激進投資公司之一——特里安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對於野心勃勃想要通過獲得大企業董事會席位併發聲的激進投資者而言是一個打擊,同時也引發了激進投資者與其他支持大型企業的投資者之間的關係緊張問題。
這也標誌著佩爾茨與其盟友在2006年獲得亨氏集團的董事席位之後,在有史以來第二次高調的股權代理人之爭中受挫。杜邦則成為與激進投資者「抗爭到底」的成功典範。
佩爾茨及其激進基金要求獲得杜邦4個董事席位
特里安是全球最大的激進投資基金之一,目前持有杜邦約2.7%的股權,價值18億美元,是杜邦的第六大股東。因杜邦公司的市值高達680億美元,這次的挑戰也成為激進投資者發起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股權代理人「戰爭」之一。
事件追溯至2013年6月,當時特里安首次披露其對杜邦的持股,之後不久便向公司管理層提交要求杜邦一分為二的分析報告,同時要求獲得杜邦的董事席位,但都被杜邦回絕。
此後特里安持續數月質疑杜邦的盈利能力,然後再次要求獲得杜邦董事會的一個席位,但仍然遭到拒絕。大約在2014年秋天開始,這場「戰爭」開始公開化。今年1月8日,特里安再次向杜邦表示,要求杜邦為特里安增設4個董事席位,其中包括佩爾茨本人。
為結束這場代理人之爭,杜邦曾表示,準備接受特里安基金提出一位人選成為董事,但拒絕佩爾茨進入董事會,也回絕了佩爾茨要求杜邦將變動較大但能提供強大現金流的原材料業務從其營養與醫療保健、農業及工業生物技術部門分拆出來的建議。
股權代理人之爭越演越烈 杜邦成抗爭典範
據FactSet數據,過去5年來,股權代理人戰爭的數量從2009年的133起下降至去年的92起,但激進投資者的活動則從2009年的219起飆升至347起。通常情況下,代理權爭奪戰通常會在最後投票前達成和解協議,2014年超過半數的代理人之爭在最後投票前得以解決,比起2009年的31%大幅提升。
在最終投票中,激進投資者在去年的案例中有56%獲得了他們想要的結果,而2009年的時候這一比例只有43%。因此,杜邦公司的勝利將鼓勵更多的大型公司在面臨激進投資者挑戰事起來說「不」。
責任編輯: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