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日前,財新傳媒總編輯、財新《新世紀》總編輯胡舒立撰文警告中國股市,如果現在一味為當前股指漲勢喝采背書,使其變為一頭「瘋牛」,不僅不能解決實體經濟之困,還可能激化已有的深層次矛盾,淪為一個風險莫測的「風暴眼」。
4月27日,胡舒立在《財新週刊》撰文稱,2014年以來,股市上證綜指翻了一番,成交量屢創新高。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創6年來新低。股市表現與實體經濟走勢出現顯著背離。
文中稱,股市目前對各式槓桿工具的使用已達令人瞠目的規模。證券公司兩融規模已逾1.7萬億元,股票質押規模達7000億元;信託公司的傘形私募配資約為5000億元,其他社會配資規模則無法估算。現在的股市已經不是一只「健康牛」,在「非理性泡沫化」環境中,企業極可能只圈錢而不投資。更嚴重的是,許多企業不事生產,轉而參與炒股。
信息披露顯示,這一習氣已在中國上市公司中蔓延開來。所謂「財富效應」亦屬海市蜃樓。
文中表示,指望以股市提振經濟,完全顛倒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在時下的中國,提振經濟是股市「不可承受之重」,它無力完成這一自賦或他賦的使命。本輪牛市以來,消費並未走強反而節節下滑。倘若牛市只是資金撬動使然而並無基本面支持,它必然漲也勃焉,跌也忽焉。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全民炒股時代,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萬多戶,多數是未經漫漫熊市考驗的新手。
據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力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新開戶的股民中,有67.6%的股民沒有讀完高中,其中文盲佔5.8%,小學生佔了25.1%,初中生佔36.7%,僅有12%的股民擁有高校文憑。除了大學生們,連大媽和保姆都加入了炒股的隊伍。更有甚者,有年輕夫婦因創業缺錢而把心一橫賣樓炒股,中山有科級幹部甚至辭去公職,專職炒股,有大媽瞞著家人把房產抵押了180萬炒股。
曾準確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前大摩首席經濟師謝國忠稱,政府支持的股市不能長久下去,最多僅一年時間,他形容A股已「極度瘋狂」,而貨幣政策不能長期支持股市,沒有基本面支持牛市難長久,2007年亂炒僅維持十個月。
《福布斯》曾經報導,美國投資公司R平方宏觀管理首席投資官Ankur Patel說,中國股市的投機熱潮已經變得惡化,「中國股市的刺激行動已顯過度,特別是當人行注入更多流動性到系統支持增長。中國股市的上漲導致的類似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輕率投機,可能最終(股市)崩潰。」
經濟學者何清漣4月24日在美國之音撰文分析,中國股市由政府推動,政府機構及股市大鱷們釋放的信息往往就是股市波動的根源。信息的散佈、傳遞具有層級性與時序性。眾多股民是否能夠及時掌握甄別並做出反應,往往決定炒股者在股市中的成敗。中國股市只實現財富的轉移,股市交易的本質是擊鼓傳花、不斷吹大泡沫的過程,總有一天會蒸發平倉,泡沫消退後,輸家將一無所有。2013年中國股市投資者大面積虧損,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散戶保住財富的唯一方法就是遠離股市。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