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如何看「不平等條約」?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2月06日訊】清末帝國主義資本打進來,叫侵略;1978年把西方資本請進來,叫改革開放。據我國刑事訴訟法,逮捕一個外國人需要省一級檢察院和外事辦商量決定。

中國現在各大港口每天都有許多資源運往外國,這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政府當年說這個話,意思是全面開放貿易,你要甚麼,我就賣給你甚麼,而不是「送」,後世誤解了這句話。事實上當時西洋各國也「量西洋之物力,結中國之歡心」,凡是中國想買的東西,西洋沒有不肯賣的(包括最先進的鐵甲兵艦。可惜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享受不到這個待遇了)。

簽了中英《南京條約》、《虎門條約》後,中英貿易仍然對英國不平等,因為英國貨物只能從五口(廣州、福州、上海、廈門、寧波)輸入,而英國全境的港口都對中國的貨物開放。換言之,中國對英國貨設了限制,而英國卻對中國貨不設限制。到底哪一個才是不平等條約?傳統的不平等條約也許可以反過來理解。

早在1800年代初,就開始有華人移民英國了,當時英國一不禁止華人入境,二不禁止華人在英國租地建屋(這個待遇,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也享受不到了)。從對等的角度而言,大清國也應該這樣對待英國商人,但是清政府不但不准英國人租地建屋,而且連他們進城都不讓。英國人動武是為了打一個對等的地位。考慮到華人在英國的待遇,英商在華租地建屋不算侵略。

如今中國是有人在為八國聯軍翻案,直指其為「國際維和部隊」。認真讀史,細查事情的起源與經過,不難明白是非。

辛丑條約的內容也條條俱在。仔細研讀並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

對北京居民來講,八國聯軍意味著甚麼,義和團意味著甚麼,史書有大量記載(當然與朝廷的看法不盡相同)據清史記載,清廷後來也曾為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員頒發了勳章,表彰其在佔領區維持社會秩序的貢獻)。

【哪一條」不平等「,又喪了誰的權?辱了誰的國?】

(一)當年,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打官司需要給審案的大老爺下跪。老爺靠心證審案,一旦震怒,無論原告、被告都有可能被大老爺褫衣當堂打屁股。

租界誕生後,治外法權使中國人第一次發現,打官司無需給審案的官員下跪。堂上老爺也無權隨便將人褫衣當堂打屁股。

(二)當年,在中國大地上,撰寫稟貼攻擊皇上是「大不敬」的死罪,誹謗朝廷則有可能被滅門。只有在租界裡可以自由辦報,自由抨擊「小丑載湉」和他的奴僕。當年的《申報》在啟發民智,顛覆滿清的事業上功不可沒。

(三)「喪權辱國」的租界,在歷次戰亂中,從天平天國直到抗日戰爭前期,都是中國民眾趨之若騖的安全島與洞天福地。

最重要的是,遍查所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列強要求的不外乎是通商,允許外資入境經營工商業,允許傳教士自由傳教,開闢租界與治外法權(外國人不能接受審案下跪,打屁股,主審官員憑自由心證來斷案那一套野蠻的司法制度)。哪一條「不平等」,又喪了誰的權?辱了誰的國?難道要所有的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見官就下跪,像綿羊一樣服從官府的一切決定,才算保住了大清的顏面與尊嚴?

歷史的荒誕不能一直荒誕下去吧!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臺灣傳統週》特別活動
「臺灣文化展:印象臺北」贊助票開始售票!
榮光會2025年春季聯誼 情誼深長 表演精彩
喬州沃爾瑪槍擊案致二死三傷,槍手身分確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