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優勢不再 離華外企清單曝光

人氣 180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2月12日訊】2014年,大陸經濟一路下滑,投資環境優勢不再,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紛紛把投資轉向東南亞國家,這些公司關閉或者減少了在大陸的投資,其中不乏三星、英特爾、松下這些跨國企業。他們的離開造成了大量工人失業。

日前,三星電子宣佈,將向越南投資30億美元修建一座全新的智能電話工廠,這次投資使得三星在越南的總投資承諾達到約110億美元。

不僅僅是三星,英特爾、LG、松下在內的眾多公司,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稅收優惠政策被取消,這些國際廠商選擇將工廠遷至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期望維持原有的利潤率。

著名外企逃離清單

2014年12月17日,微軟宣佈將在中國新年前關閉位於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關閉中國工廠後,部份設備被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

松下聲明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於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同時關閉在中國的電視機生產線。

夏普計劃在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以推進回遷。

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董事長井上禮之7日表示,計劃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於滋賀縣的工廠。

TDK預計也將把部份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

此外,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在關閉大陸工廠的同時,這些企業加快了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建廠。

據越南媒體報導,三星今年在越南的總投資已達到約110億美元。

今年2月,富士康簽署了一份投資意向書,其將在印尼投資高達10億美元建設全新生產線。

2013年10月28日,斥資3億美元的諾基亞手機生產在越南北寧省越南-新加坡工業區正式竣工。

2013年4月,松下電器稱,該公司將在越南興建生產插座等線路配線工廠,總投資40億日元。

2013年2月,LG對外表示,計劃在越南海防市投資3億美元,在2020年前建成40萬平方米的生產家電的大型工廠。

2010年10月,英特爾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投資1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裝配和測試工廠,該工廠面積有5個半足球場那麼大,佔地4.6萬平方米。

國際外資企業撤離的同時,對那些為之提供配套產品或服務的中國製造業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一旦外資撤離,為這些企業提供包裝印刷、電子電器、五金模具、化工產品等產品的製造企業將面臨訂單銳減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

大陸工廠關閉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據中共官方數據,在2010年,中國有4500萬人的就業來自外資企業。如果算上間接為這些外資企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外資提供的就業機會數以億計。外資企業關閉的最直接效果是造成了大量的工人失業。

2013年9月,7000人的包裝印刷企業東莞快聯達因為客戶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導致老闆直接放棄工廠。2014年,中國最大的手袋廠之一理文手袋聲稱,由於公司訂單被轉移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2014年公司利潤劇減55%。微軟宣佈諾基亞2015中國新年前將關閉中國工廠,其供應商蘇州閎暉科技也應聲倒閉。2014年3櫻達電器突然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兩萬多人,倒閉時3000多名員工失業。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造成7000人失業。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宣佈關門停產,該公司數千名員工失業。東莞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諾基亞中國新年前關停東莞和北京工廠,屆時又將有9000人失業。

據大陸媒體報導,在2015年中國新年前夕僅東莞地區就有近百家工廠關閉。

投資環境優惠不再 造成外資撤離

2014年10月份發佈的《中國外商投資發展報告(2014)》承認,影響國際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因素在發生重要變化,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中國的經濟結構變遷會使外商投資的結構發生變化,存量的外資存在區位轉移。

外界普遍認為,大陸人工成本高漲以及取消納稅優惠政策失去了吸引外資的最大優勢。波士頓諮詢集團表示,現在中國的製造業成本已經高於其它出口大國,目前,越南的勞動力成本約為中國的一半。大陸現在的工資普遍達到每月三、四千元,五險一金更是佔到工資總額的40%-50%,企業負擔沉重。外企要養一名月薪10000的員工,實際上企業每個月需要為這名員工支付14628元。中國大陸不僅工資遠高於東南亞,而且社保繳費是東南亞國家的4.6倍。

此外,這些國家還提供非常優惠的政策,越南政府表示,如果三星公司滿足了特定的投資要求,那麼他們新修建的智能電話生產線在四年內不需要支付企業稅收,在此後的九年時間裏也僅需支付正常稅率的一半。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中國新《勞動合同法》引發外企撤資(二)
中國新《勞動合同法》引發外企撤資(三)
中國新《勞動合同法》引發外企撤資(四)
投資環摬惡化 在中韓企掀「回國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