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看收

作者:深沉

人氣 2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12月30日訊】水鄉興化縣坐落在江蘇省里下河一個四面環水的低窪地區,周圍農田都是水稻田,土地肥沃。因為地勢低窪,對於水田來說,真可謂旱澇保收,畝產水稻一般有五、六百市斤,一年熟、三年足。

有錢人往往都到興化農村購置田產,然後安家在興化縣城,悠然自得,享受生活。興化城裏十家就有六七家都有田產在鄉下。

到了收穫季節,紛紛鄉下收稻,一般跟佃戶五五分成,少數田畝較好的四六分成。收穫完畢,老闆與佃戶重簽下年合同,同時老闆劃給佃戶農田水利費、肥料費、農具修理費,農田稅由老闆負責。合同簽畢,佃戶和老闆同慶豐收,皆大歡喜。

小時候聽母親講,我們家有二百多畝水田;父親早年就讀於金陵大學,畢業後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月奉120大洋,據說那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也只有6只大洋。所以我們家在興化屬於中上等家庭。

是年,母親應老佃戶大貴子之邀,說是去鄉下「看收」。就是看著佃戶收稻,說明他們沒有欺瞞老闆。其實大貴子是以「看收」為名,是為了帶母親來鄉下散散心而已。

母親來到鄉下,大貴子熱情接待。其他佃戶聽說老闆二奶奶下鄉來了,都爭著請到他們家住宿,母親無法分身,他們只好送來雞鴨糰糕之類以表心意。

我們家跟大貴子及其他佃戶,都是五五分成,「看收」的意思就是挑一畝田收穫,按產量各分一半。

這天,一畝田成熟的稻子,收割登場,大貴子讓母親坐在場邊看守。看他們趕牛拉碌礎練場脫粒,然後揚場去雜,一直到曬稻、過秤,一畝田產稻520多市斤。整個過程,母親都在場,沒有見到什麼異常情況。可是,當天晚上就讓母親吃到又香又黏的新米粥。晚飯桌上,大貴子一家人都對母親露出詭異的笑容。大貴子問母親:

「今年的新米好吃嗎?」

「這新米確實好吃,是哪家的?」

「就是我們家的呀!」

「我不信,天還沒黑,稻子還在場上蓋著,怎麼就到了鍋裡成了新米粥?」母親懷疑。

「是啊,二奶奶看場,有沒有看到有人偷稻子?」

「沒有呀!」

「二奶奶是怎麼『看收』的,稻子被偷走了還不知道。」

母親哈哈大笑,大貴子也哈哈大笑,全家人都哈哈大笑。

母親忍不住,想問個究竟,大貴子才說出了奧妙。

原來在曬場時,經常有雞鴨來啄食,大貴的弟弟常來吆喝,手拿一根粗竹槓子趕走雞鴨。那根竹槓是中空的,每吆喝一次,就往稻堆裏插一次,少則幾斤,多則十幾斤,一天下來幾十斤,稻就這麼「偷」走了,然後在隔壁人家碾成米,晚上就下鍋熬成了新米粥。偷走的稻是不需要分成的,一畝田幾十斤,一百多畝田就有幾千斤。

大貴子笑瞇瞇地說:「二奶奶,請你來‘看收’是假的,帶你來嚐嚐新、散散心才是真的。」

母親說:「我曉得,我也不是來看收的,也不需要看收。」

接著母親又講:「這樣吧,我們以後就不要五五分成了,一畝田只要一巴斗稻就可以了,你們一年忙到頭,辛辛苦苦也不容易。」

大貴子:「那二奶奶就吃虧大了,一巴斗只有150斤。」

母親:「無所謂了,多年的交情才值錢,你們好我們也好。」

自那以後,我們家跟佃戶只收一巴斗一畝,另外,農田水利費、肥料費、桐油費、農具修理費照給以外,還送每個下田漢子一年兩套粗布掛褲。

共黨來了,稻田說是歸了佃戶。我們家在興化城裡還不時地得到大貴子他們的接濟。每當有共黨幹部去調查「地主的罪惡」,第二天就來我們家報信,並說明,決不參與作惡害人。

時隔六十幾年,大貴子已經不在了,當年在我們家寄宿讀小學的小兒子大旺還與我們家保持聯繫,他後來當兵,退伍後曾任興化市法院的審判員。◇

深沉(Shen Chen) 寫於2015/12/15

責任編輯:古雲

相關新聞
【眼看收割近】米價看漲 稻農、農會緊盯盤價
食米教育 爆米香
愛心老農  種米送弱勢家庭
台灣歷史博物館寓教於樂 適合全齡共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