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2月23日訊】近來,大陸e租寶、大大集團被查,再度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安全的關注,有大陸媒體表示,很多都是打著互聯網金融P2P、私募基金、股權眾籌之名新增的非法集資,僅僅在今年1月份至8月份,大陸涉嫌非法集資的立案就在3000件左右,涉案金額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財新網12月21日報導,2015年涉嫌非法集資的案件,從金額、波及人數到輻射範圍,比任何一年都來得猛烈,僅2015年1月至8月,大陸涉嫌非法集資的立案就在3000件左右,涉案金額超過1500億元。這還未加上最近爆發的e租寶、卓達、泛亞等案件。這些企業共同特點是,在起家之地很有勢力,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外衣迅速突破地域限制,面對市場質疑時非常強硬,資金去向成謎。
報導稱,目前高層已高度重視非法集資風險,要求在12月下旬前完成全國性的風險排查。
數據顯示,2015年,非法集資涉案金額河南第一,四川第二。從2015年1月至9月,河南省涉案金額約300億元,四川省約180億元。除河南、廣東、江浙等傳統高發地區外,山西、北京、河北、四川、重慶、新疆的案發數量迅速增長。有監管高層人士表示,今年的非法集資案件有「遍地開花」之勢,幾乎全是大案、要案,不僅跨省,甚至跨國,非常令人頭疼。
報導說,2015年,以P2P、私募基金、股權眾籌之名新增的非法集資風險隱患最多。有一些是以P2P為名行集資詐騙之實,另有一些則從傳統民間借貸、資金掮客演化而來,以開展P2P業務為噱頭,主要從事線下資金中介業務,開展大量不規範的借貸、集資業務等。
零壹財經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3464家被監測的P2P借貸平台,正常運營的僅有1876家,問題平台約占46%,創近半年來新高。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2015年問題平台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5.7萬人,涉及貸款餘額為82.7億億元。
一些機構借P2P概念,包裝傳統民間借貸,只是在形式上開一個網店,往往通過線下跨區域設置門店,招聘大量員工進行地推,公然進行非法集資。這些公司有工商登記的合法身份,多設在高檔寫字樓內,對投資人有很大的欺騙性。
有業內人士表示,監管主體缺失是非法集資氾濫的問題根源。而中國金融市場以剛性兌付為主,大量的投資者在無風險的巨大利益誘惑面前,既未在購買前被有效提示風險,又往往自動選擇性忽視常識性問題,一旦風險爆發,求告無門,悲劇頻發。
今年12月初,涉及740億元的互聯網金融公司e租寶被宣布因涉嫌違法經營被調查。12月16日,各地警方稱已對e租寶網絡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依法立案偵查,對相關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對涉案資產實施了查封、凍結、扣押。
e租寶涉及84萬投資者。e租寶在中國中小城市,甚至城鎮鄉村發展了不少「業務員」,吸收了很多中老年人的養老金,一旦倒下,社會影響將是驚人的。e租寶真的倒下了或將成為2015年涉及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次理財危機,震動可能會超過泛亞事件。因為涉及到的民眾和資金都是最多的。
今年幾個比較大的危機事件有:河北融投違約事件中,有500億資金「擔保落空」;泛亞事件涉及的投資額為430億元,平安集團員工代銷金賽銀兌付危機涉及60億元;華中最大理財平台財富基石兌付危機涉及資金3000多萬元;四川匯通擔保事件涉及100億元。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