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11月5日,中共工信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中國工業增長存在困難,動能和後勁不足,國際市場出口幾乎是負增長或者是零增長,同時大陸有效需求也不足,新的經濟增長點彌補不了傳統行業下行的壓力。
據大陸官媒新華網報導,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表示,中國經濟前三個季度每個季度都有下降的趨勢,一季度是6.4%,二季度是6.3%,三季度是5.9%,而加起來占整個工業行業50%的採礦、能源、原材料(30%)和裝備製造業、機械行業(20%)整體下滑,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增長速度。
另外,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中,投資占60%左右;出口大概占35%左右,整個的工業增速下降主要是投資和出口下降造成的。而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相對較小,還不能彌補傳統行業的下行壓力。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只占工業增加值的11.4%。
報導稱,總體上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還有比較大的困難。需求總體偏弱,工業增長的動能和後勁不足,國際市場出口幾乎是負增長或者是零增長。內需的有效需求不足,現在拉動整個經濟下行。
另據路透社11月5日報導,中共商務部5日發布的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規模將基本與上年持平,全年進口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並拖累總體進出口出現下降。
商務部網站刊登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秋季)稱,四季度中國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較差,外需疲弱、內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共同影響中國外貿增長。今年四季度出口實現較快增長有一定難度。
人民幣8月11日貶值後,9月份出口同比降幅縮小,但是進口同比下降兩成。而路透最新調查顯示,中國10月進、出口同比跌幅都將小幅收窄。
11月1日,中共統計局公布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8,與9月持平,是今年第二低值,至今為止,中國官方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處於50的榮枯線下方,並低於歷史同期水平,表明內外需求依然偏弱,製造業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統計局同時公布的10月中國非製造業PMI為53.1,9月與8月持平,仍為53.4,顯示製造業下行壓力已經影響到一些服務業活動。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需求偏弱局面並未根本改變。
另據華爾街見聞11月3日報導,大陸A股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企業業績增速大幅回落。根據招商證券的統計,第三季度上市公司收入整體增速由上半年的-1.4%降至-2.9%;如果減去金融企業業績,則由-6.2%降至-7.1%,接近2009年最低水平。儘管名義上創業板業績增速繼續提升至20%以上,這是數家重大併購、才帶來了財報數字的增長,實際的內生性增長速度可能很低。
報導稱,上市公司整體淨利潤回落至接近零增長,除去金融、石油、石化這些大型國企後,淨利潤增速從2012年以來首次轉為負數;淨利潤下滑幅度明顯大於收入下滑速度。#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