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中共「新鎖國」政策拖累中國經濟

人氣 1816

【大紀元2015年10月09日訊】最近印度總理莫迪訪美,與Google、微軟等科技巨頭簽訂合約,突顯發展「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的抱負心。反觀中國,Google與Twitter這樣的企業卻在大陸境內遭到封鎖。

在莫迪的合約中,Google將在印度的500個火車站設立免費Wi-Fi,印度裔的Google執行長皮伽(Sundar Pichai)指出,這將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Wi-Fi計劃,若以潛在使用人數來看,規模可能為世界之冠。微軟則要讓低價寬頻普及至50萬個印度村落。

莫迪還在訪問Facebook(臉書)總部的演說中,呼籲各國領袖擁抱社群媒體,「開始從政以來,我發現政府的問題之一在於官方與人民之間隔著一層鴻溝,但社群媒體能讓雙方緊密連結」。

尷尬的是,臉書在中國也被封鎖,莫迪此言,聽在北京政府耳裡,不知是何滋味。

從現實情況看來,中共封鎖西方幾大科技巨擘的舉動,確實已經把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機會拒之門外,白白奉送給其他新興國家……這種「新鎖國」帶來的是孤立與落後。

美國新制度經濟學家Acemoglu及Robinson於2013年合著《權力、繁榮與貧窮的根源:為甚麼國家會失敗?》,書中提出兩個重要概念,即廣納型(inclusive)與攫取性(extractive)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廣納型制度指「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的社會,凡是選擇了廣納型制度的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

相反,凡是選擇了攫取性制度,讓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高度集中,被少數特權人士壟斷,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注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由此觀之,所謂「政治左傾、經濟右傾」的「社會主義自由市場」,一方面要在政治上維持共產主義高壓專制,排除人民參與公領域事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為了統治正當性又要發展經濟,要在經濟上改革成資本主義自由開放,鼓勵大眾參與投資,這種「雙重性格」根本上是不可行的,就像左腳要往左、右腳卻要往右,下場人人可預見。

更何況,目前中共政治左傾,傾向的是更保守的共產主義馬列毛思想,尤其毛式思想反商,更與市場經濟水火不容;中國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革,這樣「政左經右」的發展模式一定會碰壁,讓經濟走下坡,投資人也將轉往其他國家。

舉最近在大陸成為焦點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為例,他拋售在中國大陸的資產,轉而投資歐洲,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為此寫了一篇評論:「別讓李嘉誠跑了」,掀起全國性話題,李還因此受封「李跑跑」。

然而,資金本來就不應該受政治力量控制,市場經濟機制就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會自然調和供給與需求。當今的中共如果仍然要企業家展現「忠黨愛國」情懷,妄想把投資者的資金鎖住,就是在經濟的領域冠上政治的大帽子,要「經濟為政治服務」,這樣只會掐住市場經濟的咽喉,讓中國在錯誤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何清漣:「李嘉誠話題」權力與資本的關係
中共GDP數據屢遭質疑 探秘真實中國經濟
中國製造業續下滑 投資者前所未有的擔憂
周小川萬字長文透露大陸銀行生死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