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0月23日訊】一項關於雨傘運動對中學影響的調查顯示,受訪的老師指學生普遍同情及支持傘運,有九成的學校有學生發起罷課。近半受訪老師表示罷課及雨傘運動對學生的學業沒有影響,學生個人的品行亦沒有因而變差。 中學校長會聯同香港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在本年6月起向全港中學校長、中五及中六老師發問卷,希望了解老師及校長如何回應學生參與雨傘運動、回應背後的理念原則及雨傘運動對學生和學校的影響。成功收回來自168間中學的1,411位教師及131位校長的問卷。
受訪老師表示,學生普遍同情及支持傘運,約佔一成學生實際參與,反對的學生亦佔一成,近九成的學校有學生發起罷課。罷課期間,六成學生曾在校內另闢地方討論,五成學生則自修。大部分受訪校長及老師都沒有以個人立場影響學生判斷,並會把握機會,鼓勵學生作多角度思考。港大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認為,結果顯示教育方法處理政治事件,有借鑑意義。
罷課及雨傘運動對學生的影響方面,49%受訪老師認為對學生的學業沒有影響,12.8%受訪教師認為有負面影響,5.3%認為有正面影響。63.4%老師覺得學生因而提高了對社會的認知。大部份老師認為學生個人品行並未因而變差,更有24.8%老師認為學生品行有進步。
調查機構認為政治已是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必會面對,學校須持守政治中立,並提供機會讓學生觀察、理解、分析,幫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同時希望透過公佈調查結果,讓學校以至社會在未來面對同樣或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時,能作出更合適、更具建設性的回應。◇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