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古人說人生十樂,你有幾樂?

人氣 57
標籤:

一、天倫之樂。
天倫之樂,是上天賜福給人的樂。當家人們都處在願景中,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經常讓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二、交友之樂。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心意相通的朋友,即使相對無言,亦心中愉快。更何況友人伴你成長,增進見識,也是一面鏡子,可照見得失。

三、學習之樂。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人讀書學習,有人於無字句處學習,人生亦是一場學習,總有新的東西等你學,等你體驗,等你嚐試。

四、助人之樂。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人的時候其實是在建立一種連接,也是在是自己更完整的過程,人和人本來就是一體的。當你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五、勞動之樂。
古人陶淵明親自種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在勞動中獲得萬物的饋贈,感受與物的連接。農人勞動可入黑甜鄉,又怎會有失眠之憂?

六、寬容之樂。
人孰無過,當你以有覺知的心去看他人的錯處,便會明白,錯非他本意,他被情緒帶走,你怎麼能跟隨他也被情緒帶走呢?當你不陷在他人製造的糟糕情緒裡,你是否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呢?

七、交流之樂。
用你心換我心,始知相憶深。交流不只是聊些無關痛癢的話題,真正的交流是心與心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平和也可能激勵。不過,當一些新的想法在這其中產生,人也因此獲得進步,豈有不樂之理?

八、忘年之樂。
有說,時間是幻象,煩惱是虛妄。時空本就無涯,劃出時間節點只是為了方便工作,它只是一件工具,不必時時都帶在心上。快然自足,樂以忘憂,不念老之將至。

九、遠遊之樂。
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容易沉迷其中,對週遭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當你去到一個新的地方時,你的心就會與周圍的環境對話,它要帶著些警覺,瞭解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的。當你遠遊,倦怠的心會活,沉澱的能量會揚升。

十、知足之樂。
莊子曰,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人需要物質才能存活,但事實上需要的卻是有限的。當人的心匱乏時,人們卻不瞭解,以為更豐盛的物質能抵擋這種匱乏感,卻不知道,貪求是一個無底洞。方向錯了,又怎麼能達到目的呢?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臺灣傳統週》特別活動
「臺灣文化展:印象臺北」贊助票開始售票!
榮光會2025年春季聯誼 情誼深長 表演精彩
喬州沃爾瑪槍擊案致二死三傷,槍手身分確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