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體味認人? 5種新式身分辨識法

人氣 298

【大紀元2014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除了身分證或護照等傳統上被用來證明身分的方法之外,目前指紋和虹膜等生物辨識(Biometric)方法也逐漸被採用,不過,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問題。有鑑於此,科學家不斷開發新的辨識方法,希望能取代傳統的方法,但又不失去準確度,以下列舉5種:

1.體味

每個人身上都有特殊和可辨識的味道。隨著感應器發展得越來越精確,西班牙科學家自2009年起開始研究以體味辨識身分的技術。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以體味辨識配合指紋和虹膜掃描,以增加辨識率,並減少在邊境管制上可能發生的欺騙行為。研究人員聲稱,體味辨識的辨識率超過85%,是相當有前景的生物辨識方法。

2.心跳

加拿大Bionym公司研發出一種Nymi手腕帶,可以讀取使用者的心電圖波形,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資料。Nymi手腕帶一旦驗證了使用者的身分,就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將資料傳送到手機、電腦、車輛或旅館房門等電子設備。

Bionym公司的初步測試結果顯示,這種手腕帶的辨識率比臉部辨識還高,或可取代鑰匙或各種身分證件。

3.靜脈

BiyoWallet是一種可以辨識手掌靜脈特徵的機器,可供店家辨識顧客的身分。一旦顧客的身分確認,這種機器便會自動地從顧客帳戶中扣除消費款。使用時,顧客只要將手掌置於該機器上方,機器就會掃瞄靜脈並加以識別。

開發這項產品的公司表示,他們希望這種生物辨識法能減少身分盜竊的發生,並協助使用者保障銀行中的存款。

4.電話

每支手機的無線電訊號包含無法改變的數位指紋,亦即手機中不同電子元件的品質微小差異。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的工程師據此開發出一種身分識別技術,可以幫助執法人員追查丟棄SIM卡或使用預付卡等難以追蹤的手機的嫌犯。

5.腦波

有鑒於虹膜、臉部和聲音辨識方法價格昂貴,而且具侵入性,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腦波測量耳機(Mindset),希望以腦波測量來進行身分認證。

在這項研究中,幾名受測者被要求從事不同的大腦活動,例如:專注於呼吸或想像手指上下移動等,這些大腦活動有集體的(想同樣的事情),也有個別的(想自己的事情)。

在進行腦波量測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受測者大腦產生的念頭所提供的腦波資料,足以用來驗證身分,而且準確率頗高。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俄羅斯友誼大學火災罹難者身分辨識困難
美海關元月五日將進入生物辨識身分時代
美國承認身分辨識錯誤導致法航取消飛美航班
海嘯災區屍成山 身分辨識軟體可幫大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