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言明加拿大蒙特利爾報導)蒙特利爾McGill大學的音樂廳8月3日迎來了臺北市2014年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來自臺北市的中小學生們,以精采的表演再現了踢毽子、跳繩、扯鈴等豐富活潑的學校體育活動,學生們用簡單的體育活動器材做的精采表演,以及自信、配合、不懼挫折的風采打動了現場600餘位觀眾,掌聲迭起如潮。
8月3日晚7點,McGill大學的Pollack音樂廳內坐滿了觀眾,從渥太華趕來的中華民國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周莉音副代表和負責本地接待的臺灣商會會長杜育賢先生在演出開始前致歡迎詞。據演出團團長臺北教育局陳順和主任秘書介紹,民俗團成員是來自臺北市國中、國小26位熱愛民俗運動的學生,他們以無比的創造力,通過踢毽子、跳繩、扯鈴這些中華民俗運動,做出精采展現。
表現臺灣原住民布農族的《布農之歌》開啟了精采的演出。臺灣布農族以農耕及狩獵為生,用歌喉祈求上天賜福,谷米豐收,狩獵豐盛;更以歌聲禮讚大地緊系族人間的凝聚力。西園國小的踢毽隊演出《飛毽踢踢樂》表現一個個靈巧的羽毛毽子在孩子們的腳上飛舞,或踢、或跳、或提、或停,不偏不倚,隨著手上道具的舞動;一舉手,一投足,穩健利落,令人讚賞。
弘道國中10位跳繩隊同學演出《繩舞躍飛揚》將演出推向了高潮,多條繩子上下翻飛,令人眼花繚亂。簡單的一條繩索竟然能玩出這麼多花樣,搖繩子和跳繩的學生要默契地配合好才能成功完成在交織舞動的繩子中間穿梭跳躍,學生們自信心十足地完成了多種不同的跳繩組合。
明道國小扯鈴演出《歡慶豐年彩鈴飛》,一根繩子綁在兩個小棍頭上,彩鈴在繩子上滾動自如,時而衝上高空,時而交換飛過,表現出扯鈴高難度的拋接等動作。扯鈴是中國江南的叫法,在北京稱作抖空竹。指導扯鈴隊的明道國小吳麗秋主任表示,扯鈴隊以新奇與難度上的創新,今年加入五彩鈴,讓本次演出的節目與以前有很多的不同。
學生們的表演受到現場觀眾超乎想像的歡迎,而一週前在多倫多的演出也是同樣如此受到海外華人僑胞的讚美。「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是一個綜合跳繩、踢毽及扯鈴三項民俗技藝的運動表演團隊,由臺北市中小學競賽擇優組成,從民國77年(1988年)成立迄今已27年,每年代表臺北市出國訪演,足跡遍及世界各大洲。
責任編輯:顏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