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刺激隱藏三大風險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為保經濟增長,中共政府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媒體評論認為,這種刺激方式的背後,隱藏三個可能的風險。

經濟不穩 中共繼續加大投資

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中共在「穩增長」的調子下,繼續加大投資,刺激經濟。

陸媒《第一財經日報》7月21日報導,從多個官方渠道得知,中共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多個部門出台政策要求確保下半年鐵路投資資金到位。中共發改委定下的鐵路投資計劃是5300億元。

最近,大陸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34,094億元,同比增長25.1%。

鐵路投資是高負債項目,然而作為中共的穩增長措施之一,中共多個部委從不同角度對鐵路投資進行政策「兜底」。

據陸媒瞭解,上半年初步統計,截止到6月,中共發改委已推動項目1407個,總規模約4500億元。

陸媒評論加大投資可能存在三大風險

7月21日,陸媒《中國證券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國大陸各地紛紛加大投資力度,第二季度雖然使GDP增速從7.4%提高到7.5%,但是,這種高負債的投資模式,已經被證明副作用很大,背後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上半年大陸廣義貨幣的增速達到14.7%,超過年初制訂的13%的目標。社會融資規模顯著增長的同時,銀行表外業務再度擴張,而6月表外業務占比24.4%,較上月升9.6個百分點。目前,2008年開始的4萬億投資所留下的後遺症尚未消化,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已經開始,令人擔心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槓桿可能被再次推高。

其次,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民間投資仍然乏力。從數據觀察,民營企業投資、盈利未見起色,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反彈幅度最大,而中小企業經營狀況尚未明顯改善,民間投資仍處於低位,經濟內生動力仍然偏弱。

第三是金融風險。目前,大陸部份領域或地區金融風險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部份企業債務率過高、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上升、高收益理財產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金融業網絡和信息安全存在隱患等。近期,債券市場又一波風險來襲,多家民營企業站在債券違約懸崖邊緣。

例如,將於23日到期的華通路橋短融債的本息兌付面臨不確定性,若屆時無法兌付,將成中國首單本金違約的債券;7月16日,恆順達發佈公告稱,將無法在本月29日如期兌付於三年前發行的那只中小企業集合債的本息。

另外,今年三季度可能發生信託兌付危機,屆時到期的信託產品將飆升至12733.06億元。

(責任編輯:劉曉真;覆核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經濟刺激現形?大陸1月新增信貸創3年新高
中共經濟刺激政策後遺症 銀行狂甩不良資產
中共再出經濟刺激措施 央行陷兩難
李克強稱不刺激經濟 官媒划底綫 唱反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