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長背後隱藏更可怕的危機

人氣 16

【大紀元2014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中共官方昨天(16日)公佈第二季度GDP數據為7.5%增長率,官方聲稱這是中國經濟「回暖」和「軟著陸」的表現。北大外籍教授佩蒂斯則認為,中國經濟「回暖」的代價將非常嚴重,所謂的軟著陸是經濟嚴重收縮和動盪的前奏。目前,中國廣義貨幣和表外信貸的增長,經濟重回政府投資拉動的老路,都給中國經濟未來的風險埋下伏筆,在經濟「回暖」的表象背後,隱藏更加可怕的危機。

北大教授:「軟著陸」是嚴重收縮的前奏

在中共官方公佈第二季度GDP數據的前一天,7月15日《華爾街見聞》報導,市場對在中國二季度GDP數據有一種樂觀的期待。然而,回暖之後迎接中國經濟的可能不是春天。

報導引用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駐北京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回暖的代價將非常嚴重,很可能使中國經濟落入更深不可測的黑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謂的軟著陸,只是經濟出現非常嚴重收縮和不穩定的前奏,甚至比硬著陸更可怕。

佩蒂斯警告說,經濟的軟著陸,不能表示經濟調整的成功,只能表示有些明知是必要的改革卻沒有實施,或者說沒有能力去實施。

佩蒂斯認為,中國如果為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而允許信貸高速增長,將面對這樣的可能:一旦大部份新增信貸變成不良貸款,情況就會失控,經濟增長也將崩潰。

M2增長與表外信貸強勁增加經濟風險

中共央行7月15日(週二)公佈,中國廣義貨幣(M2)6月末餘額12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5.74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757億美元;6月的當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97萬億元,但增量部份大多來自於表外信貸增長。

表外信貸一般指商業銀行不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貸款業務,例如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等,是影子銀行重要的組成部分。

野村證券認為,強勁的貨幣和信貸數據對於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表外信貸的強勁增長卻引發長期的擔憂。如果6月是社會總融資規模新一輪大幅增長的開始,且主要動力是影子金融部門,那麼長期看,經濟出現更急劇放緩的風險就增加了。

李佐軍:經濟刺激只有短期效果

中共6月份GDP數據7.5%的增長率,主要來自基礎建設投資這種刺激政策的拉動。

陸媒《上海證券報》7月16日報導,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穩增長、保增長措施這些刺激政策帶來效果的持續時間有限。

李佐軍師從大陸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在2011年一個內部演講預言2013年中國經濟可能爆發危機而因此出名。

李佐軍認為,從過去的經驗看,2009年強刺激政策帶來三個季度反彈,2012年5月份的刺激政策只帶來一個月反彈,去年只帶來一個季度反彈,今年最多就是一兩個季度反彈,只要不接著採取措施,經濟就要往下走,這是中國經濟幾年來明擺著的趨勢。

中國經濟重回政府投資拉動的老路

《華爾街見聞》7月16日報導,中國GDP二季度7.5%的增長,表明中國經濟走回了政府舉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二季度GDP增長大多是由信貸而非公司盈利拉動。同時,政府還推出了鐵路以及保障房建設計劃,刺激經濟增長。

經濟學家認為,這類刺激產生的短期增長或將使中國經濟繼續依賴國有投資,並提高債務水平。

(責任編輯:劉曉真;覆核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刺激」影響減弱 專家:中國經濟增長將下降
中國居民收入占GDP比例持續下降
中國各省GDP總量再與中央打架 超全國5萬億
中共喉舌發文透底 中共當局經濟增長底線是6.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