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暗採70萬用戶資料做測試 惹眾怒

人氣 25

【大紀元2014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芸綜合報導)知名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被指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於2012年使用近70萬用戶的資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心理實驗,涉嫌操縱用戶情緒。這一消息引發大量臉書用戶的憤怒,感覺自己被當作「小白鼠」玩弄。

臉書大規模採用戶數據做心理研究

近日,一篇公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PNAS)2014年第111卷24期的學術論文顯示,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在2012年曾刻意操控689,003名用戶看到的動態消息,令他們接觸到的訊息主要偏向正面或負面,再觀察他們之後的反應,來判斷他們的感受。

研究在2012年1月11日至18日進行,持續了一週。研究團隊發現,用戶接觸的正面消息越多,反應也會愈趨正面,反之亦然。若接觸到的儘是沒有感情色彩的訊息,用戶的興趣就會降低,回應中的文字數量也會減少。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實驗證明了情緒具有傳染性,但用戶接觸的信息對情緒變化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例如,減少對正面信息接觸的機會後,用戶自己發佈的正面信息只減少了0.1%。

質疑被當作「小白鼠」研究 用戶憤怒

儘管臉書強調,篩選正負面消息由計算機程序自動運行,並採用匿名方式,所以用戶毋須擔心隱私外洩。但由於臉書沒有事前詢問,研究報告也沒提到,事後有沒有通知用戶。

報告公開後引發全球臉書用戶一片嘩然,其中一些人認為臉書不但玩弄了用戶的情感,還把他們作為「小白鼠」來研究,感到非常憤怒。

上週五發表在「Animalnewyork.com」的一個博客帖子說:「我們許多人擔心的事情已經成為事實:臉書把我們當成了實驗室老鼠,不僅僅是找出我們對哪些廣告感興趣,而是改變我們的情緒」。

領導該項研究的負責人克萊默(Adam Kramer)29日在他的個人臉書表示,他們一直以來對做甚麼樣的研究非常小心,在2012年的這項研究之後,臉書的內部審查程序已經改善了許多,但「現在看來,這項研究發表的報告仍不足以解除這種焦慮」。

大量的臉書用戶在克萊默的臉書賬號上留言發表看法。一些人認為,臉書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情緒,也有一些用戶認為,「情緒操縱就是情緒操縱,無論最終受影響的人數多少。」

涉嫌情緒操控 臉書被指「不道德」

臉書在使用條款中的數據使用政策列明,收到的用戶數據「供內部運作使用,包括疑難排解、資料分析、測試、研究和改善服務」,這意味用戶註冊時已同意條款,因此臉書的這項實驗在法律上合法,但引發了道德爭議。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上述涉嫌操縱用戶情緒的研究,更凸顯了社交媒體在保護用戶隱私與利用其所能接觸到的用戶信息數據進行商業和學術研究之間的矛盾。

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首席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公民媒體客座教授克勞福德(Kate Crawford)認為,這凸顯數據科學行業存在的一個更廣泛的問題,道德「必須成為數據科學家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讓每個臉書用戶參與實驗的服務條款,完全不能接受」。

Slate.com稱該實驗是「不道德的」,並表示「臉書故意讓成千上萬的人傷心」。

(責任編輯:韓婕)

相關新聞
中共黑客對美發動3波大規模網絡攻擊
調查:65%台灣人常上臉書
臉書調查:台灣是重度使用者
研究:美青少年最愛仍是臉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