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7.1前推「以房養老」引極大爭議

人氣 9

【大紀元2014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霞報導)中共當局在7月1日前推出「以房養老」政策,稱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4個城市將從7月1日起開始作為試點運行。該政策在大陸引起各界極大爭議,紛紛表示不看好該政策,並稱難以推行。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於6月23日發布公告稱,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個試點城市從7月1日起實行「以房養老」,並稱「以房養老」的施行人群為60週歲以上且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人。

該政策推出後,引起大陸各界的廣泛爭議和質疑,亦有很多媒體對其前景不看好。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房地產價格暴跌,養老金賬戶的巨額虧空等諸多因素被認為是「以房養老」政策推出的原因。而大陸民間對「以房養老」政策在敏感時間推出充滿質疑,反對聲也更大。

北京市民眾劉先生向《大紀元》表示,在目前香港抗共呼聲高漲、新疆局勢緊張、7月1日敏感日臨近之前,當局推出「以房養老」政策非常詭異。

劉先生說:「這個時候推出一方面是為了解決房價暴跌和養老金虧空,對沖緊張形勢,想保持穩定,實際卻是對老人無情的盤剝。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不是真正為老百姓,是為緩衝經濟和政治危機的一時權宜之計。」

上海市民眾謝先生認為,「以房養老」的風險太大,根本難以推行,對房主也非常不公平。目前民生的基本需求就是養老和醫療,這兩項在中國目前都處在比較危險的邊緣。基本上都得不到保障,養老金賬戶虧空巨大,基本醫療保障跟不上,底層民眾生活困苦。

謝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說:「我不看好這個政策的前景,尤其對農村根本起不到作用。再加上現在很多人都是沒有房子的,他們就更沒有保障。現在上海市民每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在3000元左右,還不包括生病住醫院的費用。如果再把僅剩的房子用來支付養老和醫療的費用,對老百姓來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後代子孫也將更加窮困。」

廣州市從事律師職業的郭女士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以房養老」政策執行阻力會非常大。民眾用一生的積蓄買下的房子作為固定資產,使用權限卻只有70年。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願意將房子抵押出去來養老。

「越困難的人對房子的期望值越高,根本不會抵押。城鄉一體化以後,還涉及到農村宅基地的抵押,這個阻力就更大。用以房養老來化解危機,很可能會惡性循環。這種沒有民意基礎的政策,社會很難消化,一紙空文很難落實,會很麻煩的。」郭女士說。

武漢市民眾唐女士是一位年輕的打工族,所在公司沒有給其繳納養老保險和其它社會保障險,也沒有房子,租房居住。她對「以房養老」的政策表示不感興趣。

唐女士說:「我現在就是賺錢自己養老,希望多賺一些錢,以房養老對我來說太遙遠了。我們公司裡像我這樣的人很多,大家都沒有房子,所以這個政策跟我們沒有甚麼關係。」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也認為,養老問題應該從社會制度上下手,而不是對民眾進行盤剝。「以房養老」目前在民間反響非常大,民眾認為不現實,對保險公司也不信任,認為根本起不到養老的作用,也不信任政府。中共在這個時間點上提出這個政策,跟當前的形勢有很大關係,可能想平息民間的不滿情緒。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超過2億,占總人口14.9%。有統計稱,到2015年將增加到2.21億,占比也將達到16%。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之一。

所謂「以房養老」,是指老人把房子抵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對房子進行評估後,每月給房主發放固定數量資金用以養老,到房主去世後房產歸屬金融機構所有,金融機構再將房產出售,房產升值所得歸屬金融機構或原房主。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中共欲推「以房養老」 被指算計百姓
【顏丹】「以房養老」 政府唱的是哪出?
英媒:以房養老京滬試點均告失敗 房產泡沫是最大風險
以房養老地方政府熱情高 被指算計百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