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09日訊】「穿青人」,這個大多數人聞所未聞,擁有67萬人口,被視為大陸56個民族之外的族群,正面臨消失。
「我屬於一個尷尬的民族,一個被承認又被否認的民族,一個即將消失民族——穿青族」。一位署名「笑楚」的網民在微博中發貼稱,在大陸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她「穿青族」的同胞們民族成分被變更。此貼發出後,引發大量網民關注。
在更換第二代身份證時,不少穿青人的民族一欄也已被改成漢族。
據大陸媒體報導,早在1953年,大陸各地上報的少數民族名稱多達400餘種,其中貴州省就有80多種,「穿青族」正是其中之一。
從1953年開始,穿青人這個是否屬於漢族身份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於被承認和被否認之間。在爭議之中,作為大陸人數最多的未識別民族,有著67萬人口的穿青人正在走向消亡。
身為穿青人的貴州省織金縣張成坤老人,堅持認為穿青人與彝族、苗族一樣,是少數民族的一分子。這位71歲的老人是當地穿青人中德高望重的長者。
資料顯示,張成坤曾與1981年參與了織金、納雍、大方三縣聯合組成的對穿青人的民族成分問題進行的調查。
據張成坤介紹,調查時採用查閱歷史文獻、家譜、實地考察、走訪老年人等方式,蒐集分析了穿青人的歷史源流、遷徙歷史、文化特徵、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資料。
四年後,在《貴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調查報告》中,提出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點:穿青人是以貴州土著民族為主,並在漫長歷史中與外籍遷入人口融合而生的一個少數民族。報告的結論是「穿青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不是漢族」。
一個月後,這份報告被有關人員帶到北京匯報。但報告最終未獲批准。
據資料記載,穿青人的數量多達約67萬。他們主要分佈在貴州省西部的畢節、安順、六盤水市、黔南、黔西南五個地、州、市所屬的二十多個縣內。
至今,穿青人的文化痕跡似乎正在全方位退去。
(責任編輯:洪昀)